經過秦牧與大臣榷商之後,兵部開始調動陸軍前往扶蘇城、白起城、升龍府、順化、阿瓦、達貢,每個地方駐守一兩千陸軍,然後就地取材,多從當地組織一些仆從軍,用於清剿當地山區裏的殘餘勢力。
這樣就可以讓皇家海軍抽出手來,海軍是用來開拓的,說得更直白一點,是用來賺錢的,澳洲、印度、波斯灣、南非,還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海軍去開拓。
而且用海軍去開拓,是一本萬利的事情。當初有人說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的事,實在荒謬,沒有鄭和下西洋獲得無數的財富,能支撐起永樂五征蒙古,能支撐起永樂盛世?
出了南洋,海軍的策略就要開始調整了,除了澳洲那樣的無人地區,以及一些海上戰略據點外,海軍再不會象在南洋一樣,非要把占領的土地納入大秦版圖。
秦牧認為曆史上英國的殖民方式應該是最成功的,巧妙的利用當地的勢力,自己不攪進去,而是站在一個超脫的高度上,控製當地的貿易,乃到政治、經濟、文化、稅收。把殖民地當成原料供應地和產品傾銷地。
華蓋殿裏,秦牧招集了內閣輔臣司馬安、路振飛、李源,海軍大都督狄中行、兵部尚書何亮、左侍郎顧君恩、戶部左侍郎許英傑,工部左侍郎魏元,外交部左侍郎黃振林、右侍郎甘南,開了個小範圍的會議。
秦牧首先說道:“等陸軍拿下東、西伯利亞,把沙俄趕過烏拉爾山,大秦的戰略空間便基本足夠大了。
正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如果繼續擴張大秦的疆域,不但貪多嚼不爛,而且大秦很可能會被拖垮。
因此,接來下是需要調整策略,把武力占領,變成武力、外交、經濟、文化、信仰等多管齊下,采取一種超脫的方式進行殖民。
如果繼續通過武力掠奪財富,不勞而獲,就會象原來的西班牙,一味的揮霍從南美搶來的財富,不事生產,那麼國內的工商業就很難發展起來。
這種情況下,民眾會變得窮奢好逸,總想著不勞而獲,然而金山銀山總有揮霍一空的時候,曆史已經證明,西班牙的失敗,我大秦絕不能去走西班牙的老路。
海軍今後的任務,是要占領一些海上戰略要衝,控製那些原料產地,以及商品傾銷地。這種占領不再以占領其領土為目的,而為要以武力為依托,以外交手腕,控製當地的經濟、文化、甚至是稅收。總之,海軍的任務隻有一個,那就是為大秦的經濟服務。”
秦牧一口氣說了一大通,幸好在坐有大臣跟隨他久了,接觸他這些新觀念多了,都能理解。
李源接口說道:“陛下,我大秦地大物博,不需要依賴海外的殖民地供應原材料,如此,恐怕大秦的商人不願舍近求遠,去外國獲取源材料。按陛下所說,沒有社場需求,就沒有驅動力,這個問題不解決,走出去的動力終究是難及英、法等國。”
外交部左侍郎黃振林說道:“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不難,朝廷可以製定相應的法令,禁止過早的開采國內的資源,為為地造成資源缺乏的局麵,這樣就可以形成對外需求的動力了。”
秦牧記得後世的老美就是這麼幹的,製定相應的法令,禁止開采國內的資源,讓商人們走出去,先去搶光別國的資源,本國的資源就成了戰略儲備,等把你們的資源被搶得差不多了,我再慢慢開采本國的。
聽了黃振林的建議,秦牧大為欣慰,現在朝中大臣的眼界越來越開闊,很難想象,對世界幾乎沒什麼了解的明朝君臣,會有這樣的眼光,坐論世界格局,更別說閉關鎖國的滿清了。
戶部侍郎許英傑補充道:“黃侍郎的建議很好,但強行禁止開采國內資源,恐怕效果不佳。陛下,臣以為,製定法令強行禁止,不如出台稅收政策進行調控。
現在大秦的商品,在全世界幾乎不存在競爭問題,換而言之,大秦的商品即便成本高一點,也不會喪失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