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守江必守淮(1 / 2)

秦牧隨大軍推進到江寧鎮時,傳來了劉猛成功拿下金陵,俘虜洪承疇、尼堪、拜音圖、洛德桑得人的消息;

金陵總算拿下了,但隨之而來的一連串問題,卻必須盡快作出決策。

在江寧鎮,秦牧連夜招開了一場戰略會議,隨行的軍政大臣全部參加,其中有兩位副指揮使是新人,此二人就是忠州秦家的秦佐明,秦祚明,年紀比秦牧稍大,但屬於秦牧的孫字輩。

隻是現在大家沒心思去顧及他們,甚至連南京皇宮被焚毀的事,也暫時顧不上了。

燈火通明的大帳裏,何亮侃侃說道:“金陵一下,剩下的博洛、伊爾都齊、杜爾德以及杭州的費揚古已不足以扭轉乾坤。秦王,目前我軍應該立即轉入新的戰略階段。”

秦牧一抬手道:“何尚書請說。”

“秦王,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長江不但是南方最後的防線,而且是兵力物資調動的命脈,兩淮一但落入敵手,敵人的大軍就能直趨長江北岸,可在巢湖、洪澤湖等處大練水軍,到時長江將不再為南方所獨有,所謂的長江天險便也談不上天險了。

三國之時,由於江淮一帶為吳魏分享,雖然魏國遠強大於吳國,但在未取得蜀地和荊州前,魏國始終不能在長江中下遊取得對吳國的戰略優勢,反而遭受吳國的多次進攻。

晉室南渡之後,江淮也成了東晉和北戎反複爭奪的戰略要地,江淮一帶連年爭戰幾成空白地。北戎大軍被阻於江淮,始終不能形成對東晉的正麵威脅。淝水之戰更是打破了前秦苻堅統一南方的夢想;

再看南宋前期,女真人占據江淮,南宋空有強大的水師,仍阻止不了女真大軍,女真人每每渡江征伐,迫使宋帝多次逃竄海上;直至宋孝宗北伐,取得江淮部分地域,使女真大軍無法直趨長江北岸。從此大江以南才得享安寧。

再看史可法,丟下高傑二十幾萬餘部,兩淮全部棄守,退至揚州,導致清軍得以長驅直入,江防一朝即潰,江南盡落敵人。因此,我軍現在必須乘勝北取江淮,至少了要先將淮南掌握在手,以為江南屏障。”

守江必守淮,這一點秦牧是知道的,如兵部尚書何亮所說,沒有江淮在手,幾乎沒有哪個朝代能守住南方。

因此,江淮一帶向來是南北勢力決戰的地方,明太祖是一例,後世的淮海戰役又是一例。

江淮的重要性秦軍能想到,清軍也一定能想到,北上兩淮,等於和清軍決戰無異。

問題是現在秦軍有能力與清軍決戰了嗎?

李源就持不同意見,隻聽他說道:“秦王,臣以為此時不是北取兩淮的時機,首先,我大秦與福建已經撕破臉,鄭芝龍的水師還在崇明虎視眈眈,萬一水師失利,此時派兵北上後果不堪設想;

再看博洛與、伊爾都齊、杜爾德以及杭州的費揚古,合計起來尚有幾萬大軍,若不全力剿滅,江南難安,萬一讓這幾股人馬合兵一處,恐怕就不是短期內能剿滅的了;

之前敵守我攻,我軍占著主動,現在情況反了過來,將變成我軍防守,博洛處處可攻,行動方麵已占著主動,所以萬不可輕視這幾股餘敵,若是讓他們與鄭芝龍水陸配合,事情會更加麻煩;

何況洛陽方麵正在作戰略撤退,幾萬大軍能不能安然退回襄陽尚未可知,此時興師北上江淮,無異於再辟一條戰線,秦王,一根琴弦繃得太緊,是容易繃斷的呀!”

喻大猷立即反駁道:“秦王,目前江淮清軍比較薄弱,且多為綠營,金陵一下,江北綠營必定軍心惶惶,此時我軍挾大勝之威北伐,江淮一帶有望傳檄而安,若是等多鐸再度南下,再想奪取江淮會困難百倍。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秦王,猶豫不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