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千揉揉後腦“是你說他不是東西,我可沒說。”。鄭子鳴有些語塞,不知不覺被這小乞丐帶偏了,一時失言,環顧四周好在沒人聽見。
洛千湊到鄭子鳴耳邊又問道:“王之維為什麼要把字寫到崖壁上,這麼高的懸崖,這麼大的字,他是怎麼刻上去的?”
“這事過來話可就長了,王之維本是一介書生,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在文壇享有盛名。那一年,北燕起兵百萬之眾入侵我朝,朝堂之上人人自危,一時分為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和,主戰派和主和派日日爭論不休,皇帝也是舉棋不定。沒過幾日北燕蠻騎就已經打到了黑水城。皇帝一時慌了神,再加上主和派從旁攛掇,於是下令和北燕求和。帝國快搬空了國庫,北燕才同意停戰,還要求送一名公主去和親。停戰之後王之維率領天下文人上書朝廷,指責主和派誤國,並彈劾主和派代表丞相秦良玉讒言天聽,有損社稷。黑水之盟後皇帝已經心力交瘁,再無精力理會這些文人的聒噪,讓秦良玉處理此事。秦良玉於薈賢堂召見文人代表。隻問了三個問題:北燕百萬鐵騎,我朝多少兵馬可擋之?我朝兵馬需輜重糧草多少,徭役民夫多少?籌備以上戰備物資需用時幾何?薈賢堂內鴉雀無聲無一人能夠作答。秦良玉留下一句“刀兵之重尚且不知,何敢妄言國事”拂袖而去,文人議政自此作罷。”
“不想第二天王之維又上書朝廷,重開修羅門,為帝國選拔將才。修羅門是我朝開國皇帝創下的,後來因為選拔過程太過殘忍沒有人願意參加被停辦了。皇帝詢問大臣意見,加之主戰派極力讚成,皇帝才同意重開修羅門。誰也沒想到修羅門開啟那天,王之維單騎而來,不帶絲毫猶豫就進了修羅門。”
洛千從未聽人說起過朝堂之事,一時聽得來了興趣“那後來呢?”
鄭子鳴緩了口氣“三年之後,王之維一人自修羅門而出,出修羅門那天提劍而起,用劍氣在這座崖壁之上刻下了這兩行字。”
“不做書山清淨客,屍山血海化修羅”鄭子鳴又念了一遍這兩行字,語氣之中盡是敬仰之情。
“王之維又是怎麼成了大將軍的?”他遠離朝堂,自然不知道天策上將對於這方土地意味著什麼,隻知道大將軍一定很威風。
“王之維入軍中做了修羅都統,率三千修羅軍直出黑水城外,奔襲北燕上百部落,所過之處雞犬不留,北燕朝廷還沒反應過來時,王之維已經率部插入了焉支山以北,離北燕王庭隻差百裏。北燕大祭司親自出山來會王之維,王之維和北燕大祭司在俄博嶺決戰,那一戰大祭司敗北而歸,北燕王庭徹底慌了陣腳,遞國書請和。一戰之後祁連山劃入帝國疆域,擴土近千裏,北燕王庭北遷五百裏以避修羅軍鋒芒,使我我帝國子民可以牧馬焉支山下。班師回朝之時皇帝率文武百官出城十裏相迎,加封王之維為天策上將。”
洛千撓撓頭腦,忽地又道:“不對,你騙人!”
鄭子鳴莫名其妙:“天策上將的事跡,我大雍幾乎家喻戶曉,恐怕隻有你這小乞丐不知道吧,我何需騙你!”
隻是洛千雖無人教導,但自小心思縝密,無論什麼事都要把前因後果細細比較,自覺的從鄭子鳴的話裏聽出了破綻。張口就問:“既然王之維是皇帝封的大將軍,那你方才為什麼說皇帝都見不到他,皇帝高高在上,怎麼會見不到自己手下的將軍?”說罷兩眼盯著鄭子鳴,好像一副戳穿鄭子鳴謊言的模樣。
鄭子鳴嗬嗬一笑,:“你個小叫花又知道什麼,皇帝是封了王之維天策上將,可是王之維拒不受封,班師回朝之日就封金掛印而去。”
洛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這個王之維真不知好歹,當了大將軍從此不愁吃穿,幹嘛不當,莫不是腦袋被門板夾了。”
兩人說話間,陸續又有幾批人馬抵達,車馬轔轔,不多時已經聚集幾百人,一時人聲沸騰。一陣敲鑼之聲響起,人群安靜了些許,一名中年將軍策馬走入人前放聲道:“時辰已到,所有入修羅門人員隨我入山,其餘閑雜人等速速散去!”那將軍中年模樣生的頗為威武,說話時用了內勁,聲音洪亮無比,猶如憑空響起一陣驚雷,直震的洛千雙耳轟鳴。
將軍不理會眾人自顧策馬前行,兩邊整齊排列兩行衛兵,將幾百個兒童裹在中央前行,這幾百人有的與洛千一般大小,也有十五六歲的少年,男男女女,各色不一。大雍國自武帝開國以來,武風盛行,加之民風開方,女子習武在民間也不少見,有女子來參加修羅門也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