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國際金融格局詳解(1 / 2)

“那這個錢彙到國外去會不會很不安全,萬一這些平台倒閉了、跑路了,那我們的錢豈不是沒了?”

想到這裏,汪傑內心覺得有些不安。他可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才積累下來的小金庫被人搞沒了。

“想什麼呢?國外的金融安全比國內高多了。你也是玩過股票的人,應該平時都會有關注財經新聞。上次那個Y情剛剛爆發的時候,ZG銀行原油寶事件還記得吧?”

說到這個事情汪傑當然印象極深。

2020年,米國時間4月20日那天,米國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跌出史上第一個負數結算價,-37.63美元。

當天的ZG銀行本來應該按照《ZG銀行金融市場個人產品協議》的約定及交易慣例,參考CME05合約的結算價應該為所有客戶軋差或移倉的。

然而,由於CME05合約4月20日的結算價為深度負值,導致ZG銀行自身的金融產品“原油寶”旗下的多頭客戶在軋差結算後出現了300億RMB的巨額虧損。

本來金融投資這種東西賺賺虧虧也是常事,可是在這常事裏麵涉及到了不尋常的東西。

首先第一個是ZG銀行本來應該履行自身的責任,幫客戶進行協議規則內的移倉。這樣一來大家最多就本金全部虧損完。

但是ZG銀行當天並沒有執行到這一步,從而導致客戶的本金虧損完了之後還倒欠巨額虧損,這些損失還要償還給銀行。

因為自身的錯導致客戶出了巨大損失,最後居然還有臉讓廣大的受害投資者賠錢,這就很魔幻了。

其次,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很多蒙受巨額損失的投資者要起訴銀行。銀行最後妥協了,不得不在自家APP上推出原油寶線上和解協議。最後的結果是小客戶得到一定的賠償,而投資額五十萬以上的大客戶則沒有得到賠償。

這樣的事情讓很多人對ZG有大小銀行非常不安。

因為這個號稱自己是弱勢群體的龐大機構時常會發生很多魔幻的事情。類似的有ATM故障吐錢讓撿錢的人不還錢就得坐牢,而銀行的員工私吞客戶存款、挪用客戶上億存款卻與銀行無關,是員工個人的事等等。

諸如類此的事件很多。

所以國內除了一家GS銀行在國外能有相對好一點的信譽,網點機構較多之外,其它的國有銀行在海外的表現都很是一般,原因就是對儲戶的利益保障做得不好。

在國內,國企一般做得都不錯,但是金融類的除外。

想到這裏,汪傑的心裏動搖了。

他一直在國內幸福美滿、國外水深火熱的環境中長大,對海外一直印象都不好。如果不是本著對公司的信任,他是不可能自己投錢進去的。畢竟巴菲特說過人隻能賺自己認知以內的錢。

“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是國家不是禁止海外金融投資活動嗎?我聽說外彙投資是受嚴格限製的。那如果在國外出了事,比如說平台倒閉或者平台卷款跑路,到時候就算我們報警這事情也隻能是不了了之,那豈不是很慘?”

雖然還是個剛剛出新手村的人,但是學過理論的汪傑可是知道國內是有外彙管製的。

禁止國內公民直接參與海外投資是一直不變的政策。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與外國的資本主Y社會進行金融上的風險隔離。畢竟發達資本主Y國家幾年、十幾年就來一次金融危機,如果國內的貨幣直接和國外的貨幣自由流通,這樣金融危機一旦來臨,國內的金融係統必定受到嚴重的衝擊。

輕則短時間內大規模失業、通貨膨Z,進口出大幅下降。重則有可能導致國內原本就相對不成熟的金融體係一蹶不振,經濟體係全麵衰退,甚至有可能出現像日本那樣失落二十年。

這麼嚴重的可能性後果是國家無法承受的。所以哪怕這個外彙管製會導致國家的RMB在國外沒多少人願意用,國家也從來不在這方麵放鬆過。

否則以ZG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實力,RMB在國際上的地位怎麼可能排第五,隻有區區2%左右的使用率。

這樣的使用率不如美元、歐元還能接受,但是連英鎊、日元都在ZG的前麵就很不合理。畢竟這是兩個早已經衰落的國家,和我國的經濟體量相比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2020年日本雖然說GDP總量排在錢球第三名,但是總量隻有ZG的三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