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十三章(1 / 2)

每年二月末三月初,齊王妃都會去老君山上的景華寺小住。景華寺占據地利,風景絕佳,建寺已有兩百年,不過前朝燒毀過,一度破敗冷清無人問津。後來是長昌公主立大慈悲心,發願重建。

長昌公主是先帝妹妹,一人出錢重建景華寺。從此景華寺香火又旺盛起來,而寺廟及這一片的田畝園林盡歸公主囊中。

後來女兒出嫁,長昌公主把景華寺這一片贈給了女兒,也就是齊王妃。

這裏像齊王妃的第二個娘家,比在王府自在。所以她時不時去景華寺,今年春天也不例外。

本來齊王妃隻打算帶二公主和李菱歌兩個女孩去,後來蕙娘和元學義也說要去要去。元學義又說白家兄弟也想去景華寺附近的別墅遊玩,最終變成了一大家子連帶著親朋好友許多人,還有新請的雲先生一起都去景華寺。

出行那天挑了個吉日,王府一行人浩浩蕩蕩出行。儀仗執事齊備,齊王妃一人獨乘一車,緊跟著二公主的八寶香車,李菱歌陪她同乘。後麵跟著王府的側妃和蕙娘幾人的車馬。元學義單獨騎馬,得意洋洋跑在前麵。

出了城,先到山中別墅,眾人在別墅中安置歇息。景華寺在山上,需更換轎子或登山上去。

因在山間,別墅建得疏闊,開窗望去便是山間野趣,十分愜意。椿葉服侍公主洗漱,之後元令霜打發小侍女叫了李菱歌和她去齊王妃那邊,她們一起去齊王妃那邊吃午食。

兩個人一過去,齊王妃身邊的鸚鵡笑臉相迎:“公主,七姑娘,來得正好,剛擺好了飯。隻是王妃沒什麼胃口,還是得勸她用些。”

元令霜進去,就看到齊王妃臥在榻上,沒有想用飯的意思。

看到公主起來,齊王妃沒起身,隻是歎道:“人上了年紀,出門一趟就是折騰,不比你們年輕人活蹦亂跳。”

自從上次元令霜說自己想回京看一看,齊王妃就一直不快,言語間多有抱怨。

元令霜查看菜色,叫侍女盛了一碗清淡的薯蕷雞子羹,又挑了兩塊素鴨盛在金花銀碟中,勸道:“這羹清淡滋養,母妃略用一些,才有精神。”

齊王妃看她這樣乖巧,實在無法再生氣。這些天來,不論她態度如何,公主始終對她孝順如初,這樣的孩子豈是一般人?

她神色鬆動,起身接過小碗:“你們不必顧慮我,自己吃去吧。”

吃完飯,齊王妃問元令霜:“你給大公主的賀禮可準備好了?若是挑不著合適的,不如從我私房裏挑一套好的。”

元令霜心裏明白,齊王妃這麼說便是主動示好,不再生她的氣了。

她笑得眉眼彎彎的:“謝過母妃。我打算親手給大姐姐縫製一件千羽裘做賀禮。”

所謂千羽裘,顧名思義是用一千隻鳥的羽毛做成的裘衣。雖然真做起來並不用這麼多鳥,但仍極難得。

齊王妃有些驚訝,不僅是因為這件禮物既貴重又費功夫,更因為她知道二公主不喜歡做女紅。王府上給她請的女紅師父,她沒去學過幾次,都是侍女去學。

“這些年我射的鳥鳥羽都攢了下來,正好可以做一件。既有心意又罕見,正適合大姐姐成婚。”

齊王妃又是意外。元令霜學會射箭之後,很喜歡射鳥玩。齊王有時候帶她去打獵,也會誇她射術。但她沒想到元令霜居然把以前的鳥羽都攢著。

“你這麼早就計劃著這件事了?”她心裏越發舍不得這個孩子了。

元令霜說:“本來沒有。大姐姐訂婚訂得早,原該三年前成婚的,那時候我還沒想到這事,是後來延期了,我想既然有這麼長時間,不如好好準備。”

淳安大公主十二歲的時候就訂下婚約,本該在十五六歲時候完婚,但不巧男方母親急病去世,男方是個孝子,守孝三年。所以直到今年淳安快十九歲了才完婚。在大盛公主中算成婚年齡較晚的。

齊王妃聽元令霜這麼說,歎了口氣:“你父王從京中來了信。”

元令霜眼睛一亮:“父王已經到京中了,一切可安好?”

齊王妃點點頭:“他隻是報個平安,一切都順利,接下來就是接待使臣的事。京中聖上貴妃也都安好。其餘事情他沒有提。”

她想告訴元令霜,除非皇帝出聲,齊王不會主動提出帶她回京。

元令霜並不氣餒,她細細地說:“父王在京中事務繁忙,還要再住一段時日。”

齊王妃說:“也是。明日你陪我去景華寺進香吧。”

她們在室內正閑適說話,元學義在外麵抓耳撓腮團團轉。因為齊王妃不喜歡元學義,元學義也怵齊王妃,所以他不敢闖進去,隻能幹等著。那猴急的樣子把外麵幾個侍女都逗笑了。

好不容易等到元令霜和李菱歌出來,他才蹦上前:“霜妹,菱歌妹妹,明日咱們去打馬球吧,難得這麼多人,蕙娘她們都去,還有白家那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