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看看她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見識短淺,一無是處,父母沒有一點知識,即便是考試成績好點,但是綜合素質不知道有多差,課外讀物幾乎沒有,眼界隻局限於書本知識,還想發表論文?
癡心妄想吧。
張寧問完以後心裏就有了盤算,她也要寫論文,至於怎麼寫,她可以問一下張珍,她相信,在這上麵,班裏可沒有哪個學生能比的上她。
張寧坐下之後,工作人員繼續看著三班的學生,“其他的學生還有沒有什麼問題,什麼都可以問,隻要我能知道的,和論文相關的。”
又有一個學生站起來了。
“你好,我想問一下,剛剛你說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論文,但是還有一些限製因素,能說一些這些限製因素是什麼嗎?”
“好,這位同學請坐。”工作人員笑著說,“眾所周知,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行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是一種籠統的說我們所從事的行業百花齊放的問題,就拿醫學為例,有人在一線,拿手術刀做外科手術,他們這種是專業性人才,技巧性人才,但是有一些人居於二線,從事科研工作,為一線人員提供有利的武器,那麼說到了這些了,我想問問同學們,為什麼有的人選擇前者有的人選擇後者呢?”
學生大喊:“當然是因為二線工作輕鬆啊。”
“哈哈。”工作人員說,“那照你這麼說,豈不是所有人都不想幹臨床了,而去搞科研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每一行都有堅守的人,最關鍵的是適合,如果你不善於與病人打交道,但是你邏輯思維非常好,有耐心和細心,你可以選擇研究人員這一條路,如果你說我一看到科研兩個字就頭皮發麻,那你就不適合這一行了,你們說是不是?”
張寧撇撇嘴,說來說去不就是蠢笨的人做不成這個嗎,說那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幹什麼,那些腦子轉都轉不動的人還好意思打聽這些,也不拿張鏡子照照自己,有發表論文的潛力嗎?
整個三班,能達到發表論文的能力的估計也就隻有她一個人,剩下的這些學生哪個能比得上她。
……
科普的講座結束之後,工作人員和劉慶說。“我們幾個人過來之前商量了一下,決定給同學們一些專業性的指導,給那些渴望了解科研精神的學生一個接觸研究課題的門路,我們會拿出幾個研究課題供學生們參考,讓同學們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開始想方案,做實驗,分析數據,這個過程我們這邊都會跟進,初步的意向是定在寒假年前的小半個月,目標著眼於全校,到時候我們會統計一下全校三個年級有多少學生想加入進來,我們根據人數確定講解班級,劉老師可以和班上的老師好好講一下,動員一下同學們。”
劉慶笑眯眯的,“好。”
“對了,要收錢嗎?”
“不收錢,因為是公益活動,不收學生們的錢。”
……
劉慶回到家,就聽劉夫人說,“這幾個月你的工資怎麼會被扣的這麼厲害,本來就沒有多少錢,再扣扣還能有嗎?”
劉慶被扣工資是因為犯了錯,都是因為偏袒張寧,上一次因為聯賽考試名額的意思,因為三班多了一個名額,其他的班就少了一個,其他班的老師不滿,鬧到了校長那裏,鄧周也沒辦法,為了安撫那位老師,隻能把劉慶的工資補過去一部分。
還有張寧誣陷陳夏那件事,鄧周把劉慶叫到辦公室,但劉慶屢教不改,拒不認錯,鄧周生氣了,就又扣了一次他的工資。
而現在又到了十二月處,算是年前的最後一個月了,什麼東西都要開始準備,過冬的衣物也要添置,花的錢就多。
進的少,出去的多,這其中的差額可就大了。
也不怪劉夫人開始這麼向劉慶抱怨。
劉慶說,“下了月我多拿回來一點。”
“你工資就這麼多,你怎麼多拿回來?”
“這你不用管了。”
……
陳夏放學回家,在路上遇到了戚大爺。
因為兩家婚事的事情,陳夏和人打了個招呼,戚老頭想起了他家裏的報紙,就說,“夏夏,我不識字,我那邊有一張報紙,你能不能幫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