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戲(1 / 3)

?作為新華通訊社主辦的大型時事政經新聞周刊,《了望》周刊被賦予了相當高的宣傳地位,而陶德宇這位山東二十八歲的小夥子,就是《了望》周刊中一名普通的編輯,自二零零六年從人民大學畢業之後,陶德宇非常幸運的被《了望》周刊報社錄取,陶德宇平時需要負責的工作並不太多,主要以收集以及整理各種發到《了望》周刊報社的資料為主

今天,陶德宇就像以往一樣,按時來到工作單位,最近一年,陶德宇養成了並不太好的習慣,那就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去努力工作,而與編輯部的一幫司事們探討一下過去一天發生在國內外的大小事件,並且各自對此感興趣的事情表達一下他們個人的高闊論感看法,一來,作為雜誌社的編輯大家都喜歡相互談論並且發表一下對於每一件感興趣事情的看法以及意見二來,那就是誰都會有一些虛榮心,隻是有的人隱藏的比較深不太容易被發現,而有的人則是不善於掩飾導致太過明顯,虛榮心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如果駕駐運用的好,反而它可以促使人不斷的進步,能夠在司事麵前出點風頭,對於他們來說當然樂此不疲了因此久而久之,這一傳統或者說這一個習慣就這麼不斷的維持下來,並且有逐漸擴散到其他科室的跡象

“喂,德宇,昨天晚上的新聞聯播你看了嗎?嘿嘿,昨天晚上我可是琢磨了一晚上,那裏麵可是透漏著一股非常不尋常的詭異啊,你說說,好像那小日本的東京城仿佛一夜之間成了誰都去搶的寶貝似一樣,而且不僅咱們國家的那兩位大佬在如此短時間內頻繁對日訪問,我昨天晚上還特意跑去網上查了一下,根據日本外務省最新公布的信息顯示,最近訪問日本東京的各國官員不查不知道,這一查還真嚇了我一大跳呢,已知的在近期這兩三天到一周之內,至少有不下十個國家的國家政府首腦高官齊聚東京城,而且不止這些,各國的實權部長、以及外交官那更是頻繁的造訪,我現在甚至都有些懷疑,日本外務省是不是突然間變成了聯合國,你說最近是不是要發生有什麼重大事情呀?”

坐在陶德宇旁邊的是一位年齡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名字叫作賀英華,現在是陶德宇的搭檔,一起屬於收集整理資料小組的,雖然兩人司屬一個小組,但是以賀英華的資格之老別說像陶德宇隻不過剛剛進入職場四年的人,那就是采集室的王科長,也是拍馬都趕不上

這位早在《了望》周刊創刊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八二年,當時剛剛大學畢業的賀英華就被當時時任報社社長的穆青同誌親自召入報社之內,要說當年的賀英華也是響當當的非常有才華,八二年當時以全校第一名的身份從人民大學文學院畢業,要知道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對於當時整個社會來說那可都是精英人才,當時如果不是時任了望雜誌社社長的穆青同誌親自跑去人民大學要人的話,可能年輕氣高的賀英華還真不一定能看的上當初隻不過剛剛創刊的《了望》周刊

心高氣傲的賀英華當初被召入了望雜誌社之後立刻被穆青司誌委以重任但是這樣的好景並不太長,因為某些原因所致時任了望雜誌社社長、賞識賀英華的穆青同誌工作被上級調動,穆青的離開可以說是賀英華此人落賓的開始,接任穆青成為了望雜誌社社長的姬斌並不賞識賀英華的才會,再加上賀英華此人太過於自大狂妄,根本不將人放在眼裏,從此以後,這個在穆青時代備受關注與期許的才子被徹底的凍結論落了

可能也是因為年紀逐漸大了的關係,再加上這些年的酸甜苦辣確實看開了吧,賀英華的性格現在逐漸變得開朗了許多容易與人相處了隻不過賀英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嚇琢磨事情了,不管是大事情還是小事情,賀英華總要去琢磨琢磨一番其中的內涵

當然除了琢磨小事之外,大事也不會放過,甚至有此時候還會琢磨琢磨點國家重要的動態以及軍事上的行動等等與賀英華相處也有兩三年時間了,陶德宇其實也略微了解了一些賀英華當年的事情,其實在陶德宇看來,賀英華這個人心眼倒是不壞隻不過是這麼多些年的自傲將自己給耽誤了,而且除了可能當初年少不懂事的狂妄之外再加上因為他嘴上沒個把門的,什麼事情被他聽見之後,總是會去琢磨琢磨,然後去發表自己個人的不司意見這可是會犯官場上的大忌

“行了,老賀,別在瞎琢磨了,哪怕就是現在東京城內出現了外星人,這事又與咱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你呢倒不如還是安心的去整理你的資料,否則等會要是如果王主任找你要資料的時候,你給不出來,那你就等著被扣工資吧

…”陶德宇對於自己這個所謂的臨時搭檔賀英華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平時沒事他就喜歡琢磨點事情,現在更加別說了,昨天晚上新聞聯播播報的簡報在他們這此明眼人看來那就是在吹風,發生如此重大事情這個平時就愛瞎琢磨的賀英華此時能停下來嗎?簡直就是不可能嘛,所以陶德宇也隻能任其自流了,自古以來皇城根下在發生大事之前,哪有不事先吹風的每一個能感覺到最近要有大事情的人,每一天無不是戰戰兢兢的生怕招惹到自己身上

人就是個非常奇怪的動物,有時候明明在說別人時足夠保持理智的去辨析,但是每當事情自己去單獨麵對時,大腦的興奮以及分娩荷爾蒙激素就會使其立刻缺少理性因子,隻能任有感性的去判斷這句話同樣適應於在陶德宇的身上,剛剛明明是陶德宇開口勸說賀英華別再去瞎琢磨這些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事情,但是現在陶德宇的腦袋裏那顆不聽從指揮的大腦,現場完全不受控製的自動會往那些事情上去想哪怕是自己明明知道不管自己如此去思考,這些事情都不會因為自己的意誌從而發生任何的半點改變,這可能就是古代文人所說的傲骨吧!倒不是說自己多麼的清高,而是說這是一種文人自古以來骨子裏麵天生自帶的一種氣勢

今年已經二十八歲的陶德宇畢竟不是那些剛剛走出校門的青澀單純少年這幾年裏不斷的社會磨練,使得陶德宇心裏已經變得足夠的成熟每天晚上的新聞聯播對於陶德宇來說都是必看節目之一,除了是因為作為了望雜誌社的編輯需要之外,更多的是因為在陶德宇的心中仍然存在著對未來的規劃與抱負

《了望》周刊報社是一個怎麼樣的報社,已經在其中工作四年多的陶德宇非常清楚,因為在了望周刊創刊時,就以其新聞性、權威性、思想性、可讀性高度統一為特色,並結合在電視、互聯網、報紙、雜誌等眾多傳媒渠道之間博采眾長,集一周於一日的方法將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詳盡地將有關事件和新聞背景與來龍去脈告訴讀者,進行深刻透徹的分析、解釋和評論,進而對其發展趨勢作出自己的預測,並對這種趨勢所體現的更深更廣的意義和影響進行估計、判斷

同時作為華國最早詳盡報道國家高層決策信息的刊物,從創刊時“中南海紀事”專欄起步便以傳遞中國高層的第一手獨家新聞,引起國內外讀者的高度關注,從此樹立了她的國內周刊領域的權威地位

如果說新華社是黨中央與國務院的最重要的喉舌,那麼了望就是這喉舌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並且為了加強與時俱進,陶德宇需要時時刻刻保持並且關心在這個國家當中所發生的任何事情,因為很有可能,眼前隻是個不起眼的一件小事發展到最後成為決定國家重大戰略的大事情

坐在辦公桌前的陶德宇依然還清楚的記得,昨天晚上新聞聯播當中在播報簡訊時,所涉及以及牽扯到東京的字眼多達十三處也就是說這其中涉及到或者牽連與東京有關係的新聞稿件多大十多則,如此之密集實屬罕見,想到這裏,陶德宇忍不住的再次開始回憶最近自己所接觸到得信息,到底是什麼事情竟然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呢

“德宇,這裏有一份需要緊急整理的稿件,王主任要求你盡快整理一下,等會說不定王主任就需要這份資料,你可要給我抓緊一點整理完畢否則等會完成不了任務,吃不了兜著走”陶德宇這時在聽見有人突然叫自己名字之後抬起頭看了一眼來人

在聽見所謂王主任等會就需要整理完畢的資料時,陶德宇則是有些好奇的想著,到底是什麼樣的稿件要的如此著急,因為陶德宇知道每周一才使了望周刊準時發行的日子,而每一篇文章的最終確定日期為上一個的星期五而今天隻不過是星期三,王主任要的這麼著急幹嘛?

“這是什麼稿件啊,王主任要的這麼著急?沒說為什麼啊?”陶德宇從來人手中接過那一堆非常厚的文件袋之後,裝作非常隨意的詢問著但是陶德宇的兩隻眼睛則是一刻不停的使勁盯著他從來人手中接過來的牛皮紙做的文件袋,輕輕的打開牛皮紙文件袋發現裏麵的紙張上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

“我也不是太清楚不過剛在看主任的模樣確實有些挺著急的,你還是抓緊整理完了給主任送過去吧免得耽誤事情”說完來人並沒有繼續與陶德宇聊下去的打算,說完之後,立刻轉身離去

倒是坐在旁邊一直都沒有開口說話的賀英華像是突然間冒出來一樣,對著陶德宇說道,“會不會是與昨天晚上的新聞聯播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