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行動淹遲,中國人增援宣光,宣光的守軍,中、越混雜,山西的局麵,將再次重演,那樣一來,雖有鄭功和做內應,但波折一定大大增多。
莫雷爾略一思索,即用一種熱烈高亢的語調道,“拿下宣光之後——我軍便進退自如,完全掌握戰局的主動權了!”
“你們看,我軍原先的計劃,是自廣西進入中國境內,攻擊的重點,擺在東路,中國人防守的重點,也擺在東路——即北寧—諒山一線;我軍若將主攻方向由東路改為西路,一時半會兒的,中國人一定醒不過神兒來——不然,他們的山西的守軍,也不會往中路的太原撤嘛!”
“這個,鄭功和的,還是有些道理的——中國山西守軍撤往太原,為的是從右翼加強東路的防禦嘛!”
“我軍攻下宣光之後,兵鋒北指,雲南門戶洞開!而宣光至雲南一帶,並非中國人設防之重點,到時候,他們必定手忙腳亂!”
“話是這麼,”參謀長康斯坦丁道,“可是,不比中、越廣西邊境,中、越雲南邊境的地理、水文,我們並不十分清楚……”
“沒關係!”莫雷爾道,“自雲南攻入中國境內,隻是我們的選項之一——我們還有更多的選項!”
頓一頓,“攻下宣光之後,我們也可以右轉、東向,從側翼乃至側後翼攻擊中國人的北寧—諒山防線!”
再一頓,“北寧—諒山防線,是一條南北狹長的防線,咱們由西而東擊其側翼,等同於——攔腰猛擊!”
“這倒是,”康斯坦丁點了點頭,“北寧戰役,算是‘迎頭對撞’,敵我的態勢,是一個……均勢;而‘攔腰猛擊’……就大不一樣了!”
有人心想,是介麼,不過,東路、西路之間,還有個中路——你得先過太原這一關呀。
“不錯!”莫雷爾道,“事實上,即便我們什麼都不做——我是,攻下宣光之後,我們即便僅僅擺出一個北上雲南的姿態,中國人也得亂作一團!他們怎麼曉得,我們清楚還是不清楚中、越雲南邊境的地理、水文?”
頓一頓,“而中國人的‘亂’,正是我們最需要的!”
再一頓,“我認為,到時候,中國軍隊一定要全力向宣光方向運動——如此一來,我們就有機會同中國人進行真正的野戰了!”
阿爾諾心中一動,“野戰?”
莫雷爾握拳,做了一個極肯定的手勢,“不錯!”
“我認為,我軍之前的推進,這個,之所以未盡如人意,最重要的原因——北寧戰役也好、山西戰役也好,都是——中國人在守城,我們在攻城!這個過程中,中國人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氣以及城池本身的優勢——進攻的難度,比防守的難度,大的太多了!”
“我們要做的,是把中國人從城池中拉出來,拉到原野上,進行真正的的野戰!”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對宣光,我們亦可以圍而不打——這個,嗯,‘圍點打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