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躊躇滿誌(1 / 2)

徹底搜索之後,先頭部隊回報:中、越軍隊,確已盡數撤出山西城,城內安堵,一切正常。

第二早上,朝霞滿——是個好兒!七點正,鼓樂聲、歡呼聲中,“遠東第一軍”開入了山西城。

紅河上的艦隊,紛紛拉響汽笛,也是一片歡欣鼓舞的樣子。

有當地士紳,恭迎道旁,誠惶誠恐,並獻牛酒以犒軍;阿爾諾將軍撫慰一番,表示法蘭西帝國軍隊吊民伐罪,秋毫無犯,爾等就放心好了。

入城之後,阿將軍率一班僚佐,登上城北的“摘星塔”,極目望去,不由就感慨了!

北城門至紅河堤一帶,亦即幾日來法、中兩軍攻防的主戰場,原本應為一片坦途,目下,無數彈坑、無數溝壑,滿目瘡痍,麵目全非。

這一帶,基本無險可據,唯一的半西式的“浮沙要塞”,戰前又被中國人徹底炸毀了,變成了一堆瓦礫——中國人的這個路數,看不懂啊!——因此,中國軍隊完全是靠臨時草就的、在法軍諸將眼裏異常簡陋的防禦工事——連胸牆都欠奉呢!——擋住了“遠東第一軍”一次又一次的猛攻。

真正是……殊不可解!

本來,作為一位公認“守長於攻”的將領,阿爾諾對中國軍隊的“臨時草就的、異常簡陋的”防禦工事,內裏風光,到底何如,是很感興趣的,可是,在昨的那三個多時裏,中國軍隊經已對防禦工事做了最徹底的破壞,其本來麵目,已全不可辨了。

站在“摘星塔”上,看到的,不過縱橫交錯,一片狼藉,就好像有一群巨人,以巨鏟、巨犁,將北城門至紅河堤的土地,徹徹底底的翻了一遍似的。

居高臨下,對山西城的格局,看的更加清楚——

山西城有內、外兩圈城牆,內城牆為磚石結構,高達五米;外城牆則是土質的,較之內城牆,大約要低個一米左右的樣子。

城牆的堅固程度,超過了北寧城,在整個北圻地區,大約……僅次於升龍城吧!

不論內城牆、外城牆,接近城牆頂部的地方,都插滿了向外的竹簽據馬,以阻止敵軍攀城——這也算是越南城池防禦之通例。

城牆之外,環繞著寬二十米左右、深三米上下的護城河。

護城河上的橋梁,不是吊橋,而是固定的石拱橋,距阮景祥介紹,此曰“象道”——顧名思義,這個石拱橋,真的是給大象走的:“象兵”是越南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吊橋無法承受大象的體重,乃有“象道”之設。

不過,“象道”的寬度有限,隻能單向通過一隻大象;同時,“象道”的坡度,在設計的時候,就被刻意的提高了——限製寬度、提高坡度,可以增加過橋的難度,以保證城池的安全。

另外,城門並不正對“象道”,走過“象道”,若不及時駐足或拐彎,就會撞上城牆——左轉,沿護城河沿兒走上十幾米,才是城門。

還有,正對橋梁的城牆上,居高臨下的,是一個箭樓。

這些措施,都增加了守軍對橋麵的控製力,加大了敵軍攻城的難度,進一步提高了城池的安全係數。

城東、城南、城西,還不曉得啥模樣,不過,格局應該同城北基本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