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注解(1 / 1)

異次元:

或稱“異端世界”,狹義範圍的虛擬世界,即指存在於廣義虛擬世界中的獨立小世界。例如:《神戒》故事所發生的“中土世界”和《大航海之王》裏的“四海新世界”等……它們都屬於廣義虛擬世界範疇,但各自擁有獨立的小世界,不同異次元的人會稱其他次元為“異端世界”。

次元領域:

指異次元空間生成在現實世界中的領域(次人稱呼其為‘異端領域’);異次元空間麵積大都極為廣闊,有的大陸甚至遠大於現實世界,能夠進入現實世界的地域不過是其所屬世界的冰山一角。例如雪精靈的巨樹、黑鐵矮人的壁爐堡,它們都是《神獸世界》異次元經由次元裂縫傳輸至現實世界的碎片化空間。

還需提到的有兩點:1.次元領域需要通過“本源晶石”保持與源頭世界的信息交彙,否則會慢慢枯萎甚至消失;2.次元領域可將其背後源頭世界的各種資源傳輸至現實世界,也可將現實世界裏共識度高的資源傳輸過去,可以理解為異次元在現實世界中的橋頭堡。

次人:

現實世界人類與虛擬世界人物彼此對對方的統稱。人類稱虛擬人物為次人,單純是指它們是異次元世界的人,外來人;而虛擬人物稱人類為次人,則有次等人、殘次品這些侮辱性意味在裏麵。

虛擬世界:

廣義的虛擬世界是指非現實世界之外的世界,包括已經形成的異次元與尚未形成實體的純粹虛構世界(人類知識庫中有大量藝術作品中的世界,因共識度不高而無法生成現實)。而狹義虛擬世界單指已形成實體的異次元。

現實世界:

即本書中真實存在的世界,被分為四大板塊——九州全境、北群島、地中海諸國和新大陸。書中第一章的故事便發生在九州全境最北邊的一州之地——北境;每個州都設有一個首府城市。

各個異次元(異端世界)的人物也稱當下世界為“現實世界”。

(具體對應地球的什麼地方請各位讀者自行腦補)

共識度:

這個詞條十分重要。

人類從古至今造就了無數虛擬世界和人物,甚至每個人都能夠隨意想象出一個隻存在於自己腦海中的虛擬世界。

但為什麼隻有廣義虛擬世界中的一小部分異次元空間,能夠在“靈劫”發生之際,通過次元通道生成於現實中呢?這就要談到一個誕生於幾年前“區塊鏈”和現今“元宇宙”的概念——共識度。

簡單來說,在《末日行者》的故事裏,一個虛擬的世界,獲得越多人的認可,有越多的人相信它的存在,它就越堅固越真實;當這個虛擬世界所獲得的共識度突破了某個臨界點,才會成為“異次元空間”,才具備生成現實的條件。

再通透一點:信則有,不信則無。

同理,共識度的概念也適用於資源。例如金銀銅鐵、五穀雜糧,這些資源無論什麼世界都認識,都需要,那麼它們的共識度就極高,可在現實世界和各個異次元之間流通。但像某些獨屬於某個異次元的資源,比如什麼《複仇者軍團》裏的振金、《神獸世界》中的奧術水晶……共識度明顯是不夠的,那麼價值便會極大縮減,所製兵器在現實中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