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既遠且毒線膛槍(1 / 2)

“這螺栓實在太難做了,改用鉚的吧。”眾人平靜下來,又拿著槍機模型討論起來,劉祥對螺栓的加工心有餘悸。

吳清泉看向李沐,也想知道李沐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東西。職業直覺告訴他,在整個槍機裏,螺栓這種東西恐怕更有價值。

“我回去想想,看能不能設計一種工具,或者一種模具,提升螺栓加工的效率。”李沐並不知道螺栓的生產工藝,眼下這些,不過是自己憑著記憶設計,讓老錢手工琢磨出來的。

“而且……”李沐把燧發槍端起來,看了吳清泉和劉祥一眼,“燧發槍不用火繩,日間無藥味,夜間更無火光,特別適合伏擊。”

吳清泉和劉祥剛點頭讚同如此說法,就聽李沐沉聲說:“那麼,怎麼讓它打得更準,打得更遠,應該才是我們下一個攻關目標。”

吳清泉訝道:“你有辦法?”

“我聽過一些故事,覺得有道理,想試試。”李沐回答道,“也不用配合這新式的燧發槍機,我打算在槍管上作點文章。”

“槍管?”吳清泉和劉祥很疑惑,打得遠打得準不是靠裝藥多,速度快嗎?“加長加厚?那不成了小炮?”

李沐示意邊走邊說,道:“我以前聽一個在廣東做皮毛生意的行商嘲笑那些大鼻子西洋人。說西洋人愛吹牛,說他們的貴族用一種在槍膛裏刻了紋路的火槍打獵,打到的獵物比山還要高。”

“這……可有道理?”劉祥問道。

“那行商說,西洋人告訴他,若是普通火槍,彈丸在出膛之後是翻著跟鬥前進的,彈道飄忽,飛一段距離就不知道翻到哪兒去了。而被那種叫做線膛火槍發射的彈丸,會被槍膛裏的紋路,他們管那叫膛線,帶著打旋。則出膛之後,彈丸彈道更穩,不會亂飛,在更精準的同時,也延長了飛行距離。”李沐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彈丸和彈道的狀態。

看幾人還有點沒明白,李沐補了一句:“就像陀螺。”

好,有了大家見過的東西一比,就好理解了。眾人稍一作想,便相信這則“流言”應當八九不離十。

“那膛線該怎麼製作?”劉祥是專家,第一個就關心起工藝來。

“我琢磨過。無非兩種辦法。其一是用一根刻著紋路的通條做內芯,直接鍛出來。其二,就像這樣……”李沐用小臂和手掌給大家演示了一番,在前伸後退做往複運動的同時,手掌以穩定的速度翻轉,“用比銃管更硬的刀頭,如此往複,拉出那膛線來。”

吳清泉要考慮的東西不一樣,問李沐:“若用第一種辦法,首先不一定能鍛出合格的銃管,即便鍛出來,也仍要拋光,要往複拉銼。第二種似乎更加合乎我們當下的加工條件。就是不知用工幾何。另外,硬質刀頭,是否能做得出來,用料又得多少,堪用幾回。”

“不僅如此,具體怎麼拉才能讓彈丸達到最佳的彈道,也要反複試驗,怕是要多用一些材料和人工。”既然已經說了顧慮,與其瞻前顧後出不來結果,白費工夫,李沐幹脆一口氣說完,願幹就幹徹底,不願幹再找機會。

“停留時間不多了。”吳清泉沒反對,也沒立刻同意。

“先做出拉線的機床,剩下的,路上做。”李沐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底線。

吳清泉想了一會兒,點點頭,道:“你帶老錢和金貴先設計。”說完又拿起新槍問道:“新槍機的生產你作何打算?”

李沐看了眼劉祥,答道:“這幾日可否請老劉騰一隊人出來,製作粗坯,一路再伺機精加工。能產多少換裝多少。”

“可以!老劉來辦。”

幾人安排完接下來的分工,各自散去。吳清泉拿了新槍,要拉李沐去找楊循,卻被李沐勸住,說如今的主要任務是重製槍管,一旦完成就是大功一件,賞賜可期。此時獻上新槍,不過錦上添花,平白浪費一番心思。不如等既遠且毒線膛槍造出來,再獻上神槍手單獨成隊,埋伏、狙殺敵軍軍官要人的狙擊戰術,想來上司會更加大方。吳清泉口中大罵“小賊”,身體卻很誠實,跟李沐勾肩搭背回了營房,繼續包他的火藥去了。

螺栓加工工具的設計不急。反正東西已經做出來了,大家都有了概念,慢慢琢磨總能發現它的精妙之處,屆時群策群力可能比李沐自己一個人回想還要更有效率。

拉膛線的工作就不一樣了。這和能不能讓自己兄弟倆平安活下來有莫大關係,得加緊。李沐不敢怠慢,回去以後就開始計算,作圖。

纏距的概念他知道,怎麼算,不知道。那就先設計一個齒輪聯動裝置,能讓刀具前進的時候勻速轉動。通過更換不同間距的齒輪,控製同等進深下的刀具轉動的圈數,拉出不同纏距的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