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許昌南門無故坍塌(1 / 2)

魏黃初七年(226)。

曹丕收到消息,劉禪似乎離開了長安。

不過並沒有引起他的重視。

畢竟劉禪為太子,他回成都也是很正常的,長安的守軍沒有因此減少,也沒有露出破綻。

曹丕怎麼可能出擊。

因此,這件事不了了之。

直到去往江東貿易的商人,帶回來一則重要的情報。

曹丕才開始重視這件事!

蜀中竟然在攻打扶南國。

曹丕詢問了諸多典故, 以及彙總各路情報,才得知扶南國的位置。

這已經是最南的疆土了!

道路之艱辛,恐怕更在交州之上。

蜀軍去攻打這樣的地方,不是自討苦吃嗎?

很快,曹丕召集群臣,商討了此事。

群臣都建議出兵, 威懾邊境。

曹丕深以為然。

戰爭或許打不起來, 但一定能夠牽製蜀軍。

倘若蜀軍南征失敗, 那就很好美妙了。

就在曹丕調兵遣將、運輸糧草,準備親自前往許昌督戰的時間。

“先生,這一次無論如何,您都要幫助朕。”曹丕再次請司馬懿出山。

他知道司馬懿此人,是有真才實學的。

隻要給他機會,一定能夠大放異彩。

長安之敗,的確影響了司馬懿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

但此次他並非讓司馬懿領軍,而是借助司馬懿的智慧。

因為此戰,最重要的是對時機的把握。

隻要時機成熟,曹丕可以一鼓作氣,攻破南陽、長安。

“陛下有請,臣下怎敢不從。”司馬懿長揖一拜,畢恭畢敬。

按照曹丕的規劃,潼關隻要頻繁出擊,騷擾蜀軍即可。

他將親自南下許昌,伺機奪取南陽。

這可是香餑餑, 曹丕不可能放棄。

浩浩蕩蕩的帝輦,向南行使,十六匹駿馬將曹丕的威嚴,展現得淋漓盡致。

車軸獵獵,急轉向南。

一路上,曹丕與司馬懿談論軍計,以及對魏國的美好規劃。

其樂融融。

“與先生交談,朕收獲頗豐啊。”曹丕讚歎道。

司馬懿的博學,一次次地打動曹丕。

曹丕的眼界,都得到了拓寬。

“陛下聰慧好學,這是大魏之幸啊。”司馬懿恭維道。

曹丕戰敗了一次,但並沒有妄自菲薄,反而奮發圖強。

當年赤壁一戰,曹操的統一之勢,戛然而止。

曹操痛定思痛,繼續恢複生產,開拓版圖,終於將國勢逐漸搬回。

現在曹丕的狀況,要比赤壁之戰要好很多。

他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曹丕目光低沉,卻帶著無盡的光輝。

他絕對不會屈服小小的失敗。

魏國將有更廣闊的未來。

抱有這樣的思緒,曹丕勵精圖治, 組建騎兵, 都有了一定的效果。

魏國正在恢複, 並且比以前更強大。

這是曹丕的信仰!

任何人都無法動搖。

等到了許昌城外,曹丕的心情豁然開朗。

這座城池,承載了曹魏太多的回憶。

曹丕也是在此成長,今天他又回歸了此地。

然而。

曹丕的侍衛們,卻不怎麼高興。

大司農常林提著青袍,急跑而回,神色極其惶恐。

“陛下!”

“陛下不好了!”

常林呼喚幾聲,立即氣喘籲籲,仿佛耗盡了他的全部力量。

“慌慌張張,成何體統?”曹丕訓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