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純屬娛樂,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大家包涵指正)
要想讓聽眾真正的理解並喜愛一首歌,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初聽一首歌,你有可能就會被它優美的前奏或悅耳的旋律所打動,但當你閱讀到歌詞時,和旋律聯係起來,你可能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因此,楊子任一直認為,隻有將詞與曲高度融合的歌曲,才算是真正有靈魂的歌曲。
所以,楊子任在此時演唱這首《米蘭的小鐵匠》,其實並沒有看上去隻是單純的展示那樣簡單。
首先,這首歌曲風獨特、音樂性強,還帶有有現在華語樂壇極其罕見的說唱元素,這類搭配已經足以讓人感覺到製作人的靈感與才華了。而且,除此之外,這首歌的歌詞也頗有些耐人尋味的意思。
《米蘭的小鐵匠》講述了小鐵匠為了理想努力奮鬥並憧憬成功的故事。古人曾言,歌以詠誌,究其原因就是每首歌都有其創作者想表達的意思。不難看出,這首歌著意用一個特殊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去交錯反映傑倫一貫的思維戲劇性,這個努力追夢的鬼馬小鐵匠可以想象為周傑倫在某度空間中的一個幻影。而這種努力追尋目標、希望得到賞識的努力和執著,不正是值得人們去書寫和傳唱的嗎?
而這首歌所講述的,也是成千上萬默默工作著的音樂人最真實的寫照。前世的楊子任,又何嚐不是這樣的平凡而普通。但是現在,他總算等到了幽而複明的機會。
調整好呼吸,平複了心情,楊子任來到了Keyboard前緩緩坐下。慢慢閉上雙眼,曲隨心動,他的雙手開始在鍵盤上彈奏起來。
開頭一串帶著些灰色色調的音符,仿佛在渲染破曉前米蘭的天空。正當在下麵作為聽眾的三人都以為這首歌將會是一個悲愴憂鬱的基調時;突然,情緒切換,一段明亮而又靈動的旋律讓歌曲變得歡快活潑起來,一個小鐵匠鬼馬的形象一下就躍然於聽眾的腦海裏。這樣的改變,讓周允韜和夏若菡不禁眼前一亮。
前奏已經營造出東歐風情的氛圍,楊子任自然是要負責將氛圍延續下去,於是伴隨著主歌的旋律,他接著開口唱道:
“跑遍了牧場又繞過了村莊
他就站在街角的舊報攤
眼睛盯著隔壁裏的櫥窗
一把吉他遠遠欣賞”
這一段似說似唱,卻節奏分明。夏若菡與樊榮早在《龍卷風》時就聽過了他這般演唱,周允韜卻是第一次聽,驚豔之餘對這少年的評價不由得又高了幾分。
但接著,還不等三人來得及細細品味,楊子任的唱腔又變得性感慵懶,歌詞仿佛粘連在嘴中一般:
“木炭一籮筐
木炭一直放
木炭剩一半
火爐燙小鐵匠存錢買希望在流汗
巴洛克建築的街道旁
一家煙霧繚繞的酒館
波蘭的吟唱詩人在彈唱
小鐵匠在門外
進不去在苦惱
他的銅板還太少”
奇怪,雖然他唱得有些口齒不清,隻能勉強聽清楚在唱什麼。但為什麼卻感覺他唱得比別人更加絲滑,仿佛唱腔與歌曲更加融為一體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夏若菡隻覺得這種唱腔和《龍卷風》那段喃喃自語一樣,有些奇怪,但不知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但第一次聽的周允韜卻立馬察覺到了這種唱腔的奇異之處。
將歌詞發音跟隨著音樂的聲調來走,模糊漢字的四聲調,以達到更好的聽感和律動,這是周傑倫為中文說唱做出的貢獻。而這種做法,打破了有人質疑中文不適合做說唱的說法。而且像歐美如今大熱的旋律說唱和emorap,周傑倫在2000年代就已經玩過了。超前於時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就是為什麼楊子任這麼喜歡選擇傑倫作品的原因。
主歌將盡,小鐵匠欣賞著他想要的吉他,然後盡頭的一切,就是鐵匠鋪裏小鐵匠忙碌的身影。
進入副歌,楊子任的聲音隨著歌曲推進也開始慢慢遞進。
“他真的真的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