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落魄少年巧遇算命先生(1 / 3)

話說在一個小村莊裏,有一個縷試不第的落魄老秀才,身邊跟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小書童。

秀才姓“言”,村裏人遇到他都會尊稱他一聲“言秀才”。這言家早幾代也是城裏大戶,據說祖上還出過大官,可惜言秀才命不好,沒趕上家族風光的時候,到了他這一代,除了還有機會讀書認字,其它福利一概沒有。

書童原本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以行乞為生。一日討到言秀才身上,言秀才見他可憐,自己又是孤身一人,便收了他做書童(兼仆役),取名“言確”。

言確這個名字有些講究,確,即“確信”之意,意指言秀才確信自己終有一天能金榜題名,考中舉人。再有,“確”與“鵲”字同音,坊間有言“鵲聲報喜”,認為喜鵲的聲音是一種吉兆。言秀才希望收了這麼一個書童能給自己帶來一點好運氣,因為他從不認為自己考不中舉人是自己學識淺薄,而是覺得自己總是少了那麼一點點關鍵的運氣。

言秀才所住的村子並不大,隻有幾十戶人家。村中就他一人讀書識字,因此很得村裏人尊重。當然,尊重歸尊重,窮還是一樣窮,所以言秀才才會那麼熱衷科舉,希望有朝一日科舉能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重振家族榮光。

願望很美好,可現實卻是……慘不忍睹!

言秀才不到二十歲便考中了秀才,本是意氣風發,可惜後麵上天再也沒垂憐於他,被舉人這道門檻絆住了。而這一拌就是四十多年……

又是一年秋闈,言秀才提筆赴試,再戰考場。這一年,他六十六歲。本以為圖個“六六大順”的吉利兆頭,定能高中。結果放榜那天,依舊是榜上無名……言秀才一時難以接受,倒在了榜前,再也沒睜開眼。

言秀才除了會拿筆外,再無其它營生手段,於是是越過越窮,越混越差。幸好他寫得一手好字,平時靠寫信抄書勉強掙幾個散錢糊口。他這考了一輩子,顧不上也娶不起老婆,也沒有什麼親戚朋友,這喪事還是熱心的街鄰見言確一個人可憐,幫他張羅的。至於喪葬的費用,用的自然是言秀才家中稍微能換點的物什變賣所得。畢竟都是窮苦老百姓,人家願意抽個空幫你張羅個喪事,已是仁至義盡,哪還敢再奢望什麼。

那日黃昏,言確孤零零站在這座新墳前,心中突然湧現出一股茫然若失的感覺。

言秀才為了個舉人頭銜,刻苦攻讀幾十年,結果到頭來什麼也沒撈著。搭進去了一生光陰,最終所得到的隻有這三尺寬地。往好聽了說這叫“為理想奮鬥一輩子”,往難聽了說這就是“撞了南牆也不知回頭”。

或許人生便是如此吧!

言確看著墳塋搖了搖頭,他理解不了,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執念,能讓人為之付出一切。

此時的言確並不知道,他將來走的道路跟言秀才差不了多少,而且他的那條路,更難、更苦,也更孤獨!

言確心裏亂糟糟的,他不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該去做什麼。唯一能確定的一點是,自己並不想走言秀才這條科舉老路。當官有什麼好的,如果自己有的選,那他更想當個富家翁逍遙快活幾十年,而不是去當個站在高處,受人敬仰的好官大官。

在村子裏無所事事晃悠了幾天,言確實在找不到賺錢的營生,便把言秀才家裏能當的東西都當了,換得一點微薄錢財當做盤纏,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言確聽從外麵回來的村民說,南方有一座新城鎮正在建設,那裏有的是發財的機會,他便想去碰碰運氣。他不奢望這趟南行能改變他的命運甚至改變他的階層,但起碼混得些許錢財填飽肚子。

這一年,言確大致十四、五歲。之所以說是大致,是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具體多少歲了,姑且算作十五歲吧。畢竟外麵的苦力活兒可不招十五歲以下的童工,而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本事,隻能靠賣賣力氣過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