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聯絡(2 / 2)

而趙成明一聽,有些興奮的說道:

“隊長,隊長,你們這是在琉球是嗎?你們是否準備返航了?”

而張德森則回答說道:

“不,按計劃我還是要去東瀛的那一座富士山去看一下。我現在想,立刻了解清楚那一座富士山到底是死火山還是活火山。這對我們未來的行動會是很有價值的資料。”

趙成明聽後,立刻說道:

“哦,隊長明白了。對了,隊長。海底下到底是什麼樣?你能給我們說說嗎?順便拍幾張照片來給我們看看吧。”

而張德森聽後,笑了笑後對趙成明說道:

“那李龍方已經在尾炮位置看得興奮無比了,他覺得海底下非常的美。一會兒你們接通他的聯絡後,就要他一邊實時傳輸圖像給你們,一邊和你們講他看到的東西吧。說實在的,要不是因為時間不允許,我還想去馬裏亞納海溝看一下呢。”

當然跟大家說到馬裏亞納海溝之後,張德森擔心有些人恐怕還不太了解馬裏亞納海溝,所以大概向大家講了一下。大致內容是:

馬裏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又名瑪利亞娜海溝。位於11 °20′N,142°11.5′E,即菲律賓東北、馬裏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黃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其北部有阿留申、千島、小笠原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裏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據估計這條海溝已形成6000萬年。

海溝最深處的地方達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這裏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資源匱乏,因此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馬裏亞納海溝是板塊俯衝地帶,海底地質運動非常活躍,海山火山岩的物質組成及成因等是海洋地質科學家感興趣的問題。

一般認為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衝著插入大陸板塊之下,板塊進入地幔後逐漸熔化而消失。

在發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海溝,在靠近大陸一側常形成島弧、弧後盆地和海岸山脈。這些地方都是地質活動強烈的區域,常出現火山爆發和地震。

2011年1月,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對馬裏亞納海溝的考察中發現那裏儲存著大量碳,這意味著海溝在調節地球環境方麵的作用比人們之前認識的更為重要。馬裏亞納海溝就像是個沉澱物收集器,被海溝裏細菌轉化的碳的量比6000米深的海底平原上的碳含量高。

這說明了海溝裏碳含量比研究人員此前認為的高,他們以前沒意識到深海裏還有這麼一個二氧化碳收集槽。

科學家們下一步的想法是把研究結果量化,算出深海海溝裏的碳含量到底比其它海域多出多少,而細菌轉化的碳的量具體是多少,這些數據能幫助科研人員更好了解深海海溝在調節氣候方麵的作用。

而在張德森講解完之後,遂將聯絡信號轉接到李龍方那裏,而正在欣賞海底景象興奮的李龍方,也遵命照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