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一次我之所以不等窗口期,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超古人類留下的一些飛船可以無視這些規律。它可以直接飛往火星等地,隻是能量消耗大一點,但是,往返火星是絕對綽綽有餘,不用擔心一切。如若乘坐‘環形山’號去火星,以最快速度,我們可能在4天後就可以到達火星。”
大家聽後,這才恍然大悟。而接著,張德森立刻又說道:
“我們這一次到了第穀環形山基地後,不僅要補充相應的太空裝備和核武器。特別是我們還應該攜帶三枚反物質炸彈。以便應急使用,火星上也有一些大氣和午餐,上麵也將擁有一定的衝擊波,所以到時候核武器的威力也不會弱太多。”
順便多提一下,這反物質武器是一種以反物質作為能量,推進劑或爆炸物,擁有超強大力量的夢想武器。目前其還僅存在於科幻小說或電子遊戲中。
但美國空軍已經對其可能的軍事用途,包括毀滅性效果產生了興趣。自從冷戰開始,其就開始資助反物質相關的物理研究。其主要的理論優勢是物質與反物質相撞會將將近100%質量轉化成能量(高能伽瑪射線),而利用核聚變反應的氫爆武器則大約是隻有7-10%的質能轉換。但一旦發明出來且觸發,極為可能造成人類浩劫,太多反物質武器甚至造成世界毀滅。
建立反物質武器的最大障礙在於產生與存儲反物質。一公克反物質與一公克對消滅的物質,可以產生180萬億焦耳的能量,相當於4.3萬噸的黃炸藥(約投在廣島3倍的原子彈的能量)。
但是以現有的技術,需要昂貴且龐大的粒子加速器,並投入相當於大城市的總用電量的能量,才能獲得極少數的反物質,且極難保存。即使使用現時最大粒子加速器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也需要40億年時間才能生產出一公克反物質。
同時,因為反物質會和普通物質湮滅,在真實作戰時如何攜帶反物質也是一個大問題。
在粒子物理學裏,反物質(英語:antimatter)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如同普通物質是由普通粒子所構成的。
例如一顆反質子和一顆反電子〈正電子〉能形成一個反氫原子,如同電子和質子形成一般物質的氫原子。此外,物質與反物質的結合,會如同粒子與反粒子結合一般,導致兩者湮滅,且因而釋放出高能光子(伽馬射線)或是其他能量較低的正反粒子對。
正反物質湮滅所造成的粒子,賦予的動能等同於原始正反物質對的動能,加上原物質靜止質量與生成粒子靜質量的差,後者通常占大部分。(愛因斯坦相對論指出,質量與能量是等價的。)
反物質無法在自然界找到,除非是在稍縱即逝的少量存在(例如因放射衰變或宇宙射線等現象)。這是由於反物質若非存在於像物理實驗室的人工環境下,則無可避免地隨即與自然界的物質發生碰觸並湮滅。
反粒子和一些穩定的反物質(例如反氫)可以人工製造出極少量,但卻不足以達到可對這些物質驗證其理論性的程度。
不過這些反物質武器,讓張德深也是十分頭疼。實際上張德生此時攜帶反物質武器,也隻能是通過超古人類留下的東西來進行攜帶。
而且這些反物質的保存方案和工具,張德森可是在過去多年見都沒見過,所以隻能完完全全老老實實的按照考古人類留下的筆記和說明,小心翼翼的保存。張德森甚至下了決心,無論如何這次帶走的反物質武器,一律要想辦法消耗掉,不再帶回。
畢竟一個不小心這些反物質武器可能就會毀滅自己了。這些反物質武器,有時候真是比普通核武器要恐怖多了。
但是,張德森這一次要對付的敵人也是過去沒見過的,所以硬著頭皮也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