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當然還有其他意思,比如說這個開荒擴土不僅僅是六國的王室,作為後世來的靈魂,扶蘇知道這個血脈論根本沒有科學依據。
說到底不過是因為血脈高貴的人,一出生擁有的教育資源和思考事情的眼光肯定高於普通人。
更何況普通人裏麵也會出現天才,多少個朝代的開國將領和文臣都是靠自己的天賦,扶蘇便不一一列舉了。
自己一開始是想讓所有開闊疆土的武將都可以得到一片邊境的土地,為自己打工,人天下慢慢都成為諸夏的土地。
而文臣則可以通過功勞獲得領土的封賞,同樣是在邊疆,讓他們帶著自己家族的家臣、門客、族兵為自己的領土做一份貢獻。
可這件事情太過於驚世駭俗了,扶蘇都害怕自己一旦說出口引起整個天下的震動。
更何況扶蘇現在還隻是太子、儲君,並不是真正的國君,這種命令一旦發布,等秦王政醒來,肯定會給自己好看的。
所以扶蘇便先讓五國的王室各自得到一片領土,至於如何開拓,那便是他們的事情了。
這樣也能讓一部分六國貴族帶著自己這身可用之才去邊境,而不是留在諸夏境內天天想著謀反。
尤其是某位韓國相三代,被稱為謀聖的張良,自己分封個韓王去朝鮮半島,他作為韓相之後總有去報效自己的君主吧。
別在來一場博浪沙刺秦了,曆史上張良那次刺殺,死的卻是博浪沙的無辜百姓,以秦王政的性格,博浪沙那之後是經過大清洗的。
扶蘇這個命令很受大臣們的歡迎,畢竟有了這個先例,以後太子扶蘇繼位,也可能向周天子對待薑太公一樣,給各位大臣一些封土。
這讓法家的李斯臉色有些陰沉,作為法家的弟子,他自然是想著天下法令皆出於君王一人,而不是有那種分封的自治地。
但扶蘇下一道命令便讓李斯開心了起來:“廷尉李斯輔國有功,現禦史大夫之位有缺,而禦史大夫監督百官,為丞相之副,不可空缺太久,特令李斯升為禦史大夫。”
開心歸開心,習慣政治鬥爭的李斯可不傻,在秦王政昏迷不醒的情況下,監國太子扶蘇自然是又權力安排人員替補空缺的三公之位的。
畢竟又不是廢除哪位三公,隻是補缺而已,這個權力他還是有的。
可這個位置,李斯明白本來就是秦王政留給他的,結果秦王政在提拔自己之前,正好因為長生不老藥而昏迷不醒。
太子扶蘇把自己立為禦史大夫除了收買自己外,可能還想讓自己和秦王政有所疏遠,畢竟這個位置現在是太子給的了。
那自己的親信李斯會不會也變成太子一派的人,這是秦王政必須考慮的事情。
可禦史大夫這個位置,是熱衷於權力的李斯根本拒絕不了的,要知道如果兩位丞相又空缺,肯定是有‘副丞相’稱號的禦史大夫先頂上去。
並且作為三公的禦史大夫,在麵見千石以下官員的時候,那些官員必先拜見自己,這是李斯根本拒絕不了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