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舍棄(1 / 2)

上一世,王端瀚才學過人,其中也有不少詩詞名句是王譯信幫忙‘指點’‘修改’的。

這一世,王譯信不可能再幫王端瀚。

王芷璿以為抄襲其父的詩詞就理所當然麼?

給乾元帝寫請罪的折子時,王譯信多了幾分羞愧,是他沒教導好王芷璿。

王譯信是傳統的文人,一向以世子子弟自居,像他最無法忍受的道德敗壞便是抄襲。

每一首詩詞無論好壞,都是做詩人的人生感悟,是長久以來冥思苦想出來的。

你可以嘲笑他人做得詩詞不夠好,文辭不夠優美動人,但不能竊居旁人的詩詞當作自己的。

這是道德品質問題。

王譯信此時反思對王芷璿的教養,在他疼惜王芷璿時,王芷璿總能偶爾說中他的心思,她當時還會用詩詞同自己相和,也因此王芷璿顯得更貼心,更理解他。

同王芷瑤相比,王譯信自然更喜歡懂事,貼心,文采斐然的女兒。

可如果王芷璿擁有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抄襲得來得呢?

王譯信恨不得掘去自己的眸子。

他請罪的折子寫得更為懇切,懇求乾元帝再給王端瀚一個悔過的機會。

王譯信完全以一個父親該有的身份請罪,而不是詩詞原作者。

這份折子送上去,有八成的可能乾元帝會網開一麵。

王家為難得的喜事好好的熱鬧了一番,華軒會算得上是京城頂級的文會,才子,清貴詞人雲集,有許多傳世之作出自華軒會。

不是四皇子為‘補償’王芷璿,王端瀚根本接不到華軒會的文貼。

被王家人恭賀的王端瀚意氣風發,臉龐顯得更為俊秀,自信。

王芷璿私底下對他說過,詩詞就是他寫的,他要有自信,王端瀚陶醉眼下被人簇擁的感覺,陶醉於旁人的羨慕,崇拜的目光之下,越發堅定詩詞,策論都是自己所作,王端瀚就是天才。

這次王家設宴連許久不曾出麵的王老爺子也親臨了,他拍著王端瀚的肩膀勉勵了一番後,又趁著清醒督促了一番其餘孫子們的學業。

王芷璿不耐煩聽老頭子說教,示意仆從把精力不濟的老爺子攙扶回去。

這場宴會的主角是她和王端瀚,一個將死的老頭子搶什麼風頭?

她連科舉試題都告訴了兄長,還怕兄長不能高中?

王大爺見王端瀚如此爭氣,出息,再一次同文氏嘀咕,“母親,過繼的事情……您忍心瀚哥兒因為一個官奴生母仕途盡毀?老四如今心心念念的都是把四弟妹哄回來,哪還有一點把心思放在瀚哥兒身上過?科舉可是越來越近了,您不能因為疼惜老四就不顧您一手養大的瀚哥兒啊。”

“這個……”文氏拿不定主意,“瀚哥兒會同意出繼?隻要他才學好,何懼出身?”

“以前您這話我也是讚同的,但眼下,您可別忘了,殷家的案子已經被皇上定成了鐵案,殷家的男丁全被處斬,瀚哥兒雖然不認識殷家人,但身份上擺脫不了,萬一首輔大人保護瀚哥兒呢?”

“瀚哥出繼的話,首輔會放過他?”

“他出繼便不是殷姨娘的兒子,首輔再尋瀚哥兒的錯處,禦史豈會放過首輔?況且兒子最近也得了某些貴人的看重,兒子幫瀚哥兒經營一番,在鄉試上瀚哥兒沒準會中個解元回來,到時候不是整個王家的榮耀?”

“老四呢?他怎麼辦?”

“瀚哥兒是個孝順,對本生父親也會很孝順,我們兄弟幾個住在一座府,四弟還能少見了瀚哥兒?”

王大爺見文氏動了心思,賣弄口舌更為厲害,“還有璿姐兒,母親,可別辜負了璿姐兒的好樣貌,好才情,就算殷姨娘不是官奴,隻是尋常的侍妾,哪戶高門大戶肯娶小娘養大的庶女?不說做妻,便是做妾……也隻能是最最尋常的侍妾。”

王芷璿絕色明豔,宜嗔宜喜如同畫中的仙子,風姿迤邐,氣質卓絕。

王端瀚俊美飄逸,一舉一動如鬆柏皓月,儒雅清貴,文采斐然。

這對金童玉女般的人物若是被殷姨娘毀了,文氏亦覺得可惜,王家許是再沒有恢複爵位的希望了。

文氏咬咬牙,“過兩日你同老四說。”

她這也是為了王家恢複爵位著想,等到王端瀚功成名就,王芷璿嫁入名門,王譯信也是少不了好處的。

王大爺道:“母親英明,王家能否複爵全在母親的一念之間。”

“哪裏算得上英明?我不過是想你們兄弟都能太平富貴,將來等我閉上了眼也好去見王家的祖宗。”

“母親必然福澤綿長,賽過南山不老鬆。”

“老大的嘴越來越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