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仙人入夢(下)(1 / 2)

朱元璋上來就拋出一個終極問題。

朱高煦故意麵露惶恐,很誇張的噗通一聲跪下,咬著牙,狠下心,使勁磕了十多個響頭,一直到頭皮磕破出血才停下。

朱元璋蹲下身,用力扶起朱高煦,見對方額頭磕破了皮,已滲出血,不忍道:“別怕,咱恕你無罪,盡管說。”

朱高煦顫抖著嗓音道:“回皇爺爺的話,大明國祚綿長,可傳至萬孫。”接著又立刻壓低聲音道:“但卻,遇順而止。”

朱元璋聽到“遇順而止”四個字時,心中陡然一驚,左右兩隻手一下騰出,直接按在朱高煦的雙肩上,生怕對方跑了。

“高煦,你務必細想,當真是此言?”

朱元璋居高臨下,如刀鋒一樣的目光注視著朱高煦,低聲問道。

據說“遇順而止”的讖語出自劉基,盡管後世考證此讖語最早出現於明朝正德年間,但作者是誰對朱高煦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聽了讖語後的反應很強烈。

外麵,風雨交加,春雷響動。

殿內,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朱元璋很清楚,在此之前,除了他與那位高人之外,天底下並沒有第三者知道此預言,而那位高人早在很多年前就死了,彼時朱高煦還沒有出生。

曆史上,朱元璋在晚年還親自為此人著書立傳——《周顛仙人傳》。

見朱高煦毫不猶豫的點頭,朱元璋由此推測,很可能朱高煦背後站著一個堪比周顛的高人,或許周顛並沒有死?又或者仙人入夢乃實實在在的真事!?

“哈哈!”

朱元璋鬆開朱高煦,右手輕輕撫須,竟然開懷一笑,心情瞬間變得愉悅起來。

朱高煦不敢妄自揣測朱元璋發笑的緣由,隻是不發一言,沉默以對。

這時,外麵的雨漸漸停了下來,之前籠罩在大明皇城上空的烏雲,已消散的無影無蹤,幾顆星星慢慢露出了點點銀光。

“來人,去傳太醫,讓其在文華殿等著。”

望著朱高煦流血的額頭,朱元璋衝殿外喊了一聲。

隨後,他回過頭,對朱高煦道:“跟咱去文華殿。”

不多時,祖孫二人來到了文華殿,披甲重兵緊跟著便將此殿圍住。

已在殿內等候的太醫眼疾手快,行禮之後,連忙打開藥箱,小心翼翼幫朱高煦做了傷口處理。

朱元璋打發了太醫,隨即命人抬了一套案幾,並讓人給朱高煦上了兩碟糕點。

朱高煦雖有成年人的思維,但身體畢竟是少年,新陳代謝旺盛,餓得快,既然吃的送到了眼前,朱元璋又說是賞賜,那他怎敢拒絕,自然是謝恩後坐下開吃。

朱元璋拉過一把椅子,在朱高煦對麵坐了下來,頗有興趣的望著後者吃東西。

“慢些,別噎著。”

朱高煦恭聲道:“謝皇爺爺。”

朱元璋露出慈祥的笑,又問道:“高煦,你還記得哪些仙人預示?”

“孫兒愚笨,記住的不多。”

朱高煦依舊不敢放鬆警惕,謹慎的答道。

“好,把你能記得的,都給咱講講。”朱元璋興致勃勃道。

朱高煦答道:“回皇爺爺,大明未來會有萬國來朝的盛世。”

“咱老朱家的大明,遠邁漢唐了?”

朱元璋看起來很高興,又問道:“遷都之事可有提及?”

朱高煦當即心生警覺,遷都是個大問題,未免節外生枝,他決定避而不談,遂假裝咀嚼甜點,做思考狀,然後答道:“回皇爺爺,這個孫兒想不起來了。”

“可還記得別的?”

朱元璋故意露出一副脾氣上來了的樣子,急忙問道。

朱高煦不緊不慢道:“怪隻怪孫兒愚笨,僅僅記住了一些簡單明了之事,如永樂盛世、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萬曆中興等等。”

聞言,朱元璋眉頭一皺,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