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中,
在這一幕之後,卻再轉換了視角。
切換到了維斯人王城中,
維斯人國王與大臣的對話。
“……尊敬的陛下,我們將回歸應許之地,完成維斯人對神的許諾。”
“讓我們的勇士去奮勇作戰吧,為了維斯人與神的榮譽,肮髒的,罪惡的卡基惡獸終將被驅逐。清洗這對大地之母權柄的褻瀆。”
教皇同樣出聲說道。
“大地之母的怒火已經綻放,是時候了。讓我們的勇士前進吧,打敗一切攔在維斯人回歸神應許之地途中的敵人!”
維斯人的女王出聲這樣說道。
通過遍布全國的通信係統,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原來,這場戰爭卻是由維斯人最先發起的。
大地之母的怒火,是屬於維斯人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看到這兒,強烈,恢弘的,如同曆史車輪滾滾向前的史詩感撲麵而來,
讓葉林漢這個讀者激動,並且止不住地去浮想,
這應該會是場漫長而曠日持久,或者異常殘酷的戰爭。
這是來源於卡基人與維斯人血脈中的仇恨,是宗教衝突,是曆史糾纏,是利益對立,
這場戰爭爆發,卡基人怎麼會願意放過維斯洞羊,維斯人又怎麼會結束這場對卡基惡獸的戰爭。
隻是,
葉林漢再往下看,
卻發現這一篇章就這樣結束了。
隻是在篇章的末尾,有段同樣類似曆史評價的話。
“……大地之母的怒火在大地上綻放,太陽神的威能降臨大地。
卡基人與維斯人再爆發了戰爭,綿延漫長歲月的糾纏仇恨,迎來了最終的審判。”
看著這段曆史評價,葉林漢頓了下。
這段類似曆史評價的話,沒有之前三個篇章中,
伴隨著篇章故事或者說主角,而在用詞上有所偏向。
停頓了下,
葉林漢再抱著期待,
翻開了第五篇章的故事。
隻是翻頁的時候,才從對故事的沉浸和期待中短暫抽離,
發現這本《帝國史詩》已經到了末尾,伸手去摸,已經能摸到有些薄的書背麵。
難道這本書還有第二部?
去寫第五篇章中,維斯人與卡基人戰爭的內容?
不過翻過頁過後,葉林漢就看到了第五篇章的內容。
隻是第五篇章的內容多少有點令人意外。
整本《帝國史詩》就已經隻剩下了一頁,
而第五篇章的內容,
就隻是再這一頁紙上占據了半頁的內容。
“殘破的,倒塌的,曾經的高樓大廈,此刻的斷壁殘垣積累的廢墟上,野草在爭搶著從縫隙間鑽出。”
“遠處長著繁密樹木的森林在隨著風和時間,朝著廢墟中蔓延。”
“一個石雕的,破裂的碩大時鍾摔在翻覆撕裂的道路上,一棵樹就從時鍾的裂縫中長出。”
“當太陽西落,一隻飛鳥從森林中飛起,飛過殘破的廢墟。”
“一隻螞蟻從廢墟的角落鑽出,爬到翹起的斷壁,似乎仰望著飛鳥。”
“飛鳥似乎劃過了漫長歲月,消失在遠處的天際。”
“全書完。”
看完了這簡短的第五篇章。
雖然和他預料不一樣,但葉林漢還是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帝國史詩》的作者並沒有像他之前預料的那樣,
去描寫這場注定持久而殘酷的戰爭,
隻是在第五篇章,跨過漫長的歲月之後,
給維斯人與卡基人之間的鬥爭劃下了最終的句號。
看書中的描述,維斯人與卡基人應該是文明毀滅了。
這場從卡基人發現洞羊,從洞羊逃出卡基人的籠圈開始,
一直蔓延漫長歲月的鬥爭,在第五篇章留下了最終的審判。
不過雖然沒有去描述那場戰爭,
但是從這兒最終的結局,和第四篇章足夠的鋪墊,
此刻,當結局到來,葉林漢腦海中似乎就又再浮現出了那場戰爭波瀾壯闊而異常殘酷的景象。
這留白,反而讓那場戰場在葉林漢腦海中變得格外的清晰。
“呼……”
看完這整本書,有許多畫麵不禁開始在葉林漢腦海中浮現,
有最初的首領雨與森,有那個平庸的,瘦弱矮小的卡基人馬特,
還有一些隻是在文中勾勒過寥寥幾筆的那些人物。
他好像伴隨著這本書,同樣見證了維斯人與卡基人這段恢弘的曆史。
雖然一切都被毀滅埋葬,但反而在他這個讀者腦子裏愈加清晰。
正如書名,
這的確就是段史詩,
一段恢弘的,屬於卡基人與維斯人的史詩。
“……這真是本好書。”
葉林漢重新合上了書,看著那彩色與灰色涇渭分明的封麵,
腦海中還交織著整本書看下來,那見證的那些卡基人與維斯人曆史的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