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晨出東方,曰啟明!”
在炎炎夏日的空,太陽照耀世家萬物之時,“太白星”竟突兀的顯現了,與日同輝,此乃“大災象”,南北兩朝,下萬民皆抬頭望向空中,黎民百姓心生惶恐之意。
欽監對此給出的解釋,唐皇卻是冷言,心中自是不屑一顧,即為下之主,又豈會在乎上之事,人間的事情自然由人間君王管,這是兩百年前靈宗上武當的時候,留下的馴言。
但最亂不過是人心,為防止有宵之輩趁機蠱惑人心,敗壞蒼生,大太監楊邕已然命影閣暗中監視,收集不當言論。
果然不出所料,唐皇從紫府九層樓回到紫英殿的時候,影閣遞來密報,金陵城裏傳出一則流言,“太白異景出,下禍安!”
“砰!”
書案上一隻手轟然下落,淩亂的紙張肆飛,唐皇板著臉不語,濺落的墨汁一滴一滴落到地上,發出“滴答滴啦”的聲響,偌大的紫英殿清晰可聞,讓侍立一旁的楊邕心裏發寒,大氣不敢出一聲。
“太白異景出,下禍久安!”幾乎是明示此禍由即將歸來的三皇子李景安引起的,已經觸碰到了皇家最核心的禁地,便是懸而未決的“帝位之爭”。
有可能是大皇子和二皇子背後之人散播的,也有可能是對南唐皇室有滔恨意之人散播的,更有無數種可能,總之,在沒有確定具體之人前,唐皇無法精準打擊。
金陵城有超過百萬數人,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揪出這個人,難度不可謂不大,便如大海撈針,唐皇依舊不語,墨汁依舊在滴,發寒的空氣,讓楊邕感到背後發涼,不由得跪在地上
“起來吧!”許久之後,唐皇才發聲。
楊邕得了赦令,心裏陡然一鬆,又從鬼門關去走了一遭,不禁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眼角餘光瞥到了這個威嚴的麵孔,不由得感歎到,自己侍奉了二十多年的人,卻是越來越看不清了。
按理太子之位早該依祖訓傳給嫡長子,也就是段皇後所生的二皇子,但唐皇偏偏頂著滿朝文武的壓力,就是不立太子,讓整個南唐政壇因此“波濤洶湧”十幾年之久。
“到哪裏了?”唐皇靠在椅子上問道。
“快到秦淮河道了!”楊邕躬身,心翼翼答道。
“可有哪些人去迎接?”
“稟皇上!”楊邕如實道:“王尚書二子,從揚州來的祝家二子,還有秦淮河邊的幾人,並無他人來迎。”
“沒了麼?”唐皇冷淡道,不怒而威。
楊邕戰戰兢兢,仔細把影閣遞來的情報回想了一遍,才確定道:“稟皇上,無他人!”
唐皇起身,凝視著淩亂的書案上,擔在紫木筆架上的同一產地幾隻狼毫筆,目光逐漸變得鋒利無比,冷哼道:“好的很!”
楊邕心裏明白,皇上這是生氣了,生的是大皇子和二皇子的氣,本來還想提醒一下皇上,晚上要不要讓這兩位也來,現在看來,還是不觸這個眉頭了,這兩位還是自求多福吧。
整個金陵城的人都聽聞了這則流言,外加上李景安的風評實在是不好,許多人都相信,“太白當空”便是由三皇子李景安歸來引起的。
如若不然,為何李景安一回金陵,太白星就出現了呢,想必是上降下的暗示,警示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