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治下,昌平郡,寧河縣。
一覺醒來,換了天地的陳奕小郎君現在很茫然,突兀的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他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
陳氏一族是寧河縣的望族,首屈一指的望族。
起源於寧河縣縣城三十裏外陳家莊。
當年的初代陳家家主陳誌遠,原是家中二子。
本是個遊手好閑的浪蕩子,在家中不受待見。
他本該遂了老父的願,老老實實娶妻生子,麵朝黃土。
但少年心性下,又怎甘寂寞,一氣離家,反而在江湖上得了幾分際遇,有了一身三流的江湖本事。
若隻是三流身手,也無從福澤後人。
撐死了保一個衣食無憂。
但這陳誌遠也是應了幾分天運,正遇上草原上胡羌二族狼子野心,覬覦中原。
風雲際會之下,立誌從軍。
在草原上,他仗著幾分機敏,又頗有些手上本事,沙場搏命了三年,得了個軍司馬的職位。
須知,軍司馬可是能統領一偏軍的實權軍職!偏安之時尚且有幾分份量,更何況在天下征戰、刀戈奮起的時節。
依仗軍職,陳誌遠在戰亂之際為陳家掙了一份基業,陳家也因此發跡。
話說當年,陳誌遠得了軍職後。
陳氏一門收攏了所有血緣族人,形成了最初的宗族。
組織了數十青壯投奔陳誌遠,入了軍營。
邊疆戰場維持了二十年,止戈之後,陳家雖又出了數個軍侯。
但,餘者盡亡!整個宗族元氣大傷。
胡羌敗退後,戰陣止戈。
族人的死傷慘重,令陳誌遠甚是感傷。
趁著休沐回鄉之際,他整合了莊子十裏之內的大小分支近千人,無論遠近。此後陳家小輩便開始組織讀書習字,招佃戶屯田儲糧,購置商鋪,且一並經營江湖和朝堂的人脈。
......................
大夢初醒之際,陳奕來到了這個世界。
如今的陳奕十歲有二,是陳家現今僅存的嫡親血脈,家中二子。
上頭有一個兄長,二十有七,是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
父親陳正河去歲患病,不治身亡,眼下大兄陳孟,陳書章,正在縣城的陳府內主持大局。
家中僅有兩個男丁。偏房支脈同樣也是人丁不顯,無有什麼傑出人才。
陳奕是個老來子,尚未及冠,這兩日在陳氏祖地為父親守孝。陳家人丁不旺,如今更是上下動蕩,內憂外患。
所幸陳孟天資聰穎,雖尚未入仕,無有官品,但入了渝洲洲牧劉璋門下,為其幕僚,更是在渝州才名遠播,為人良善,口碑甚佳。
加上陳家一直以來在軍中的關係........
小小縣城,自然還是壓的住場子的。
家族前程並不需陳奕擔憂,他現在慶幸的是,母親陳氏雖年近五十,身體倒是還不錯,並無異樣........
“哈......這真是........”陳氏祠堂,一身素白衣袍的陳奕很鬱悶。
祠堂很大,按例日常給未曾謀麵的父親上香。敬香畢後,陳奕麻木的跪守在靈牌前。
眼神呆滯,思維逐漸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