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昀不在,二年級學生根本不怕陶楚,後排的男孩子把腳踩在凳子上聊天。
陶楚課前還擔心講不好知識點,對班裏秩序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她根本沒想到現在一點兒也管不住。
她走到後排,故意板著臉。
“不要講話了,把腳放下來。”
男孩子衝她坐著鬼臉,然後別過頭去又和旁邊的人講話。
“不要講話了!”
她提高了音量,拍拍桌子。
“不要講話了!哈哈”
“不要講話了!”
男孩子們笑著學她,陶楚氣得紅了臉,一時說不出話。
幸好攝影師現在在外麵跟拍周昀,不然她得更尷尬。
陶楚沒辦法,所幸任由他們聊天。她又走回講台上,整理好情緒後笑著讓前排的學生把書翻到第三課。
陶楚帶著學生們分析、朗誦完前兩段,她打算把接下來的段落留給他們自己先朗誦一遍,然後再舉手談一談感受。
誰知道學生們都喊著:
“老師,我不會讀!”
“老師,我也不會!”
“老師,我們沒學過。”
課本上的字都很基礎,而且都標注了拚音,所以怎麼會不認識這些字呢?。
“你們學過拚音嗎?”
“沒有。”有學生搖搖頭。
“學過的,以前老師教過。”
“那你怎麼沒學過?”
男孩子回答得倒是坦蕩:“我忘了。”
磕磕絆絆,陶楚終於熬完了一節課,真實的課堂和她預想的差距太大了。
課間十分鍾,女孩子們拉著陶楚說要聽故事。陶楚一直講到上課鈴響、任課老師來了,孩子們才放過她。
陶楚背著包到廚房幫忙,正好遇見了洗菜的張校長。
“張老師,我家裏有一些看過的書,可以寄過來給弟弟妹妹,請問你們這邊哪裏方便接受快遞呀?”
張老師笑著搖搖手,“不用了,小姑娘,謝謝你的好心。學校裏不缺書,社會上的愛心人士捐過好多書,孩子們都看不完。學校裏也隻有一到三年級的學生,很多書都讀不懂。而且你們領導也給我們學校捐了款,政府也有援助,暫時沒有其他的物資需要,我替孩子們謝謝大家。”
“好吧。”
張校長一直都擔任三個年級的語文老師,那他一定是最了解孩子們語文情況的。
“張老師,我想向您請教一下,我帶的最小的那個班,按道理他們應該會拚音,但我今天上課他們都不會。”
“哎,我們都習慣了。這些孩子吧,大部分都調皮,上課也不怎麼聽,更別提回家了,書基本都是不碰的,要麼玩,要麼幫大人幹活了。新知識不複習,不練習,哪學得會呢?你說是吧。”
其實昨天一來,陶楚就注意到孩子們黑黝黝、粗糙的小手了。
“那怎麼才能幫助他們呢?我覺得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尤其是對他們來說,好好學習應該很重要吧。”
“難呀,光靠老師是不夠的。孩子們大多和爺爺奶奶住,父母都出山打工了,一年半載才回來一次,根本沒有時間管。爺爺奶奶那一輩,還沒有九年製義務教育,他們基本上連普通話都不會講。就像石居村,會普通話的就沒幾個人。”
“老師,你是本地人嗎?”
張校長笑著搖搖頭,“算起來,我到這裏七八年了,五十幾歲過來的。我家是l市的,你聽過這個地方嗎?”
“聽過,那裏旅遊勝地。那老師你怎麼會來這裏呀?”
“我以前在l市當老師,後來退休就來支教了。也沒想到一下子待在這裏這麼久了,時間過得快啊。村裏好多我都教過,不過這些孩子一般大了就都到外麵去了。對了,教英語的李老師就是我老伴。”
陶楚心生敬意,從大城市到這裏,並且能堅持這麼多年,屬實不容易。
張老師洗了一根綠油油的黃瓜,掰了一半遞給陶楚,剩下一半自己吃了起來。
“小姑娘,看你年紀小,你怎麼會想來這裏支教?”
“我報名參加了一個節目,然後是節目組織的。”
“唉,我女兒當初也要跟著我和老伴過來,我沒準。”張老師頓了頓,接著說道,“女孩子還是安安穩穩在城裏工作好,這山……”
“咚咚——”
陶楚回過頭,隻見周昀半倚在門框上敲敲門板。
周昀向校長點頭示意。
“出來一下,大家要合拍。”
陶楚點點頭,跟張校長道了別便緊跟了出去。
“劇本裏沒寫要合拍呀。”
陶楚對著周昀的背影問道。
“臨時安排。”
出了校門口,陶楚發現大家都已經在坡下等他們。
“早上領導來電話,說大家表現得不錯。”領隊站在前麵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