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並州,涼州,董卓都將產生巨大的威望。
他這一招豈不是反向支援了董卓一把?
劉宏越想越不對勁,突然間想到了那個已經平定了益州匪患的皇叔劉焉。
一拍大腿,驚呼直接讓皇叔北上涼州,趁著董卓趕到之前把匪患解決了,然後再給董卓挖點坑不就行了?
劉宏的這個計謀的確不錯,若是能夠成功的實施,的確可以削弱董卓在涼州的影響力。
同時也能告誡一下皇甫嵩,您老雖有功勞,但也別太嘚瑟了,朕也是有皇親國戚支持的。
但無論如何劉宏也不會想到,他的好皇叔早就被幹掉了。
嬴政也一直在考慮著一個問題,到底是去還是不去?
機會他當然看到了,但是風險他也同樣看到了。
作為一名帝王,果斷的抉擇並不是一股腦的莽上去。
他也會糾結,他也會猶豫,他也會再三推翻自己的看法。
不同的是,這些流程都在作出最終決定之前,隻要做出了決定,他就義無反顧的去支持,去完成,不會輕易的否定。
隻要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是一個果斷抉擇的人,而不是優柔寡斷的人。
“現在可戰之兵有多少?”嬴政突然問道。
“陛下,約有五萬左右!”
“如果朕將這五萬人調出去,若益州有事,餘下的能不能守住?”
“問題應該不大,前些日子臣聽各地的兵士訓練工作進展的都很順利,不出三個月,就會有一批十萬人規模的新兵可以出營,往後每一個月都會有三五萬人出營。”
“嗯!”嬴政輕輕的點著頭。
也就是,一旦確認進兵涼州,那他的益州就會有三個月的防守空檔期。
如果有一支精銳部隊在這個期間內進攻益州,雖然不至於失陷,但損失肯定會大一些。
但是秦國練兵有一個特點,一共將其分為兩個步驟,第一個是營中的基本訓練。
這個階段主要是訓練士兵的基本功,對戰術之令的認識以及操作。
簡單點就是在提升基本功的同時,讓你知道隊列怎麼拍,長官的命令怎麼去執行。
完成第一個階段就算是出營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到戰場上去真正的實踐。
隻有經過實戰的檢驗,才算是真正的完成訓練,蛻變成為老兵。
秦軍為什麼強?
那不還是因為他們就是在戰場上殺出來的?
當你打了十場,五十場戰鬥之後,還能活著的人,就算開始的時候是個菜鳥,現在也會成為精銳的。
單單隻是這份戰場上的經曆,就足以讓你碾壓那些新人菜鳥們。
所以,嬴政在綜合考慮之後,還是決定推翻自己先前的決定。
趁著這個機會,去涼州搞一搞,順便為將來出蜀埋個伏筆。
“令王賁為將,王離為副,率六萬大軍北上涼州。”
“兩萬老兵,四萬營中最為精銳的新兵!”
“另外傳令王賁,戰事以拖延練兵為主,待這四萬新兵練的差不多了,就送回來再換一批上去,老兵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