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誌接下來在半賭區走馬觀花的瀏覽了一遍,為了不引人注意,他的目光從來不停留在任何一塊毛料上。即使是看好的毛料,也是掃一眼就走。
他的奇怪舉動讓許多人側目不已,一位看上去五十多歲,一口港澳口音的白發老者在李誌走過之後微微搖頭,用香港話對身邊的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說道:“小齊,做人要謙虛細致,像剛才這位小哥一樣看毛料,別說翡翠還在石頭裏,就是翡翠放在地上,他也不一定就能看明白。”
老者說完,便和身邊另一位五十多歲,西裝革履的老者認真的看起石頭來。而另一位老者在仔細看過毛料的表現後,對剛才被老者說教的年輕人說道:“齊齊少爺,你也過來看看,我覺得這塊毛料表現不錯。”
“郝龍師傅,你和老爸看就好了,我對這東西根本沒興趣,前腳看了後腳就忘了。”年輕人抓抓腦袋,不好意思的對看石頭的師傅說道。
“兒子,你難道還不如你妹妹嗎?我們齊家的產業,總不能交給你妹妹來管理吧?你妹妹現在還是齊家的人,但是她早晚都要嫁出去的。過來跟郝師傅學學,這種事不是你不願意就可以不學的。”白發老者責備兒子,而全然不顧周圍虎視眈眈的目光。
在公盤上,所有的賭石資料都是秘密。像港澳台這些地方的大型珠寶店,為了保證材料充足,幾乎每家都養著賭石師傅。雖然不一定賭石師傅說的就準確,但是多一個懂行的人參考,把握總高一些。
周圍的人既有倒買倒賣的翡翠商人,也有經營珠寶公司的大老板,一聽見老齊讓賭石顧問當場指點兒子,雖然沒好意思一擁而上,但是一個個都豎起了耳朵,生怕漏掉了一個字。
香港這地方開放、前衛,不管是從服裝穿戴,還是衣食住行,幾乎都成為內地的先導。80年代流行的蛤蟆鏡、喇叭褲花格子襯衫,就曾經一度風靡大陸,讓一部分頭腦靈活的倒爺,就此很發了一筆。
時至今日,香港依然是內地衣食住行的風向標,在內地人看來,香港自由開放,錦衣美食,殊不知香港一些有頭有臉有身份的人物,生活極其古板,家教極其複古。絕對是老子獨大,在長輩麵前,小輩必須逆來順受。
被稱為齊齊的年輕人無奈之下,隻好接過郝師傅手裏的放大鏡和手電筒,趴在毛料上研究了起來。而郝龍師傅則附在他耳邊指指點點,不住的說著什麼。
讓大家不解的是,這三人指指點點了半天之後,居然毫無反應的起身帶著隨從便走,讓豎著耳朵偷聽了半天的眾人摸不著頭腦,雲裏霧裏的發起呆來。
“大家去看看不就明白了?反正在這裏傻站著也想不明白。哎,齊老板這是擺的什麼迷魂陣呀?難道說他怕我們和他搶原料,故意擺了我們一道?”一位港台口音,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一邊說一邊挪動著肥碩的身體快速走到毛料前,毫無風度的趴在剛才齊齊看過的地方,仔細的研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