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周炎也和她們是親生姊妹?
這也太扯淡了吧?
蔣雎苦笑道:“看來,滴血認親這事兒不靠譜。”
冬瓜道:“萬事兒不決問擺渡,我在擺渡上查查,這滴血驗親究竟有沒有道理。”
冬瓜的筆記本電腦還開著,冬瓜在搜索欄輸入了“滴血驗親”四個字兒,一按回車,出來了若幹回答。
嗯,排名第一的是擺渡百科,冬瓜點擊進入,出現了滴血驗親的相關網頁。
“滴血認親從三國時創立,一直被奉為圭臬,沒有人懷疑。可惜它是靠不住的。提起親子鑒定,很多人會想到古代小說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認親。其實這種方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我國宋代的法~醫著作裏麵就記載了古老的親子認定辦法。
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滴骨法
早在三國時期就有實例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洗冤集錄》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合血法
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係。《南史》記載著南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骨認親的故事:蕭綜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齊宮東昏候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學,被武帝看中,入宮後七月即生下蕭綜,宮中都懷疑非武帝親生,蕭綜長大以後,去盜掘東昏候的墳墓。刨出屍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屍骨上。見其果真能滲入屍骨中,蕭綜半信半疑,後又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用自己的血在兒子的屍骨進行試驗,血液仍能滲入骨中;於是深信不疑。後來蕭綜投奔北魏,改名蕭纘,並表示要為東昏候服喪三年。蕭綜是否為東昏候的親生子,不再重要,現更已無法考證。但滴血認親的不科學性,已為人之公認。[1]
劇情:玉~娘的丈夫被人殺死。宋慈查出真~相,玉~娘的父親和魁就是元凶,原來和魁並不是玉~娘的親生父親。在公堂上,宋慈找來玉~娘~親生父親的骸骨,以滴骨法檢驗。玉~娘刺破手指,指血很快滲入骸骨中,確認玉~娘與死者有血緣關係。詳細內容見大宋提刑官第一部第16集。
這種“滴血認親”的鑒定方式沒有科學依據。無論是不是有血緣關係,血液滴在骨骼上都會滲入。古代的滴血認親是傳說。到目前為止,血緣關係的準確認定還隻能通過dna鑒定。
滴血認親不科學觀眾熟悉的“李府連環案”是《大宋提刑官》中很精彩的一段,宋提刑運用“滴血認親”的方法驗證出了和魁父女並無血緣之親的事實,進而破獲了李府連環案使和魁伏法。石岩彬說,“滴血認親”是古代的檢驗方法,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缺乏科學性。但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局限性和科學手段的缺乏,宋提刑將滴血認親運用到法~醫勘驗實踐中已經很了不起,在宋提刑所處的時代仍不失為先進方法。
現代的‘滴血認親就要選用dna親子鑒定了(基因技術)……”
(為了避免大家罵我拖字數,就到此為止,反正關鍵的地方已經都出來了,哈哈哈)
看完了這些東西,冬瓜歎了口氣:“果然不科學,看來,如果要想認親,還得通過dna驗證,還得去專業的醫院才行。”
冬瓜看了看小小鳳:“小小鳳,你可願意和我去醫院做dna驗證?”
小小鳳咬了咬嘴唇:“冬瓜姐,我姓小,叫小小鳳,你姓冬,叫冬瓜——咱們怎麼可能是親姐妹?”
冬瓜道:“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學依據。”
周炎插話道:“而且,你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實在是太多,長相一模一樣都還罷了,你倆的生日又在同一天,連說話的聲音都是一模一樣!”
蔣雎點了點頭道:“如果說你們之間沒有什麼關係,那我倒是不信。”
周炎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道:“冬瓜姐,令堂應該對你那位孿生妹妹身體上的一些獨有特征有記憶吧?”
冬瓜、小小鳳異口同聲道:“什麼是身體上的獨有特征?”
周炎摸了摸鼻子:“比如說,屁.屁上長了什麼顏色的痣、腋窩裏有顆痦子——就像這樣,除了自己和最親密的人都不可能知道的事情。”(未完待續。。)
ps:萌獵發現,橋段已經開始越來越狗血……滴血認親都來了……難道還會有狸貓換太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