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金融模式的加持下,共享單車顯然不再隻是一輛簡單靠租金盈利的交通工具,更像是一台台行走的推銷機器。
簡單算一筆賬,原本1塊錢半小時的租賃業務,理論上一台造價3000元的摩拜單車,一天無縫接客也隻能賺48元,需要62.5天才能夠回本。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實際上一輛單車最理想的狀況,一天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運行,就絕對算得上是勞模級別的表現了。
因此,單純靠租金收入,想要實現盈利保守估計也要將近一年的時間,而摩拜單車理論上可以達到五年高頻次使用條件下,無需人工維護的標準!
也就是說理論上有長達四年的盈利期,從這個角度來看,共享單車也不過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盈利項目。
而實際上,租金隻是表象,每一台共享單車並不是隻能對應一個用戶才是重點,畢竟這是共享單車,而不是買賣單車。
相較於靠租金盈利,長達一年漫長的回本周期,一輛摩拜單車實際上隻需要拉新10個新用戶繳納押金,就足以實現回本!
拉新20個新用戶,那就是雙倍盈利……周而複始,一筆可觀的現金流將會出現在共享單車企業的手中。
盡管這筆押金名義上並不屬於企業,而歸用戶所有,但隻要用戶沒有申請退押金,這筆錢就一直掌握在企業手中!
而為了方便使用,在惰性作祟之下,大部分用戶並不會頻繁退押金,一來二去隻要保證現金流穩定,不出現大規模擠兌效應,就足以保證手中始終有一筆穩定的資金可以動用。
這麼一看,這種模式是不是十分眼熟,四舍五入這就像是一個銀行,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向用戶募集資金的基金機構。
而且,還是那種完全不需要向用戶支付利息和收益的基金機構,隻需要不斷向社會中定時定量的投放共享單車,就足以維持住這種運營模式。
更何況租金同樣也是一筆聚沙成塔的穩定收入,而這種模式乍一看或許平平無奇,但是假以時日,以燎原之勢席卷大江南北的時候……
自然就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穿這種模式真正的本質,這就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
然而當你看穿一個無比賺錢卻又簡單粗暴的模式時,尤其是這條賽道上的行人還寥寥無幾時,你是會選擇同流合汙,一起悶聲發大財……
還是大力凜然的掀桌子?
二者皆是人性,如果你選擇了後者,那我隻能豎起大拇指表示:“你清高,你了不起”。
而現實裏,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花式共享單車,或許已經給出一個答案。
更何況在時代大勢麵前,哪怕你正氣凜然選擇掀桌子也不過是螳臂當車,激不起一絲浪花。
與此同時,一天功夫下來,摩拜的運營團隊也將新鮮出的彙總數據報告交到了胡維維手中。
拿著這份熱乎的數據報告,望著上麵可觀的數據,胡維維心中僅存的一絲忐忑一掃而空,轉而化為喜悅噴湧而出。
直觀的數據衝擊,讓胡維維有些恍惚,哪怕再遲鈍,胡維維也已經發現,這個項目的潛力,似乎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