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相談甚歡的洽淡,由兩位老板敲定的投資意向,就意味著這筆投資基本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除非真的能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硬是從中插一腳來一手橫刀奪愛,不然的話聶雲辰也沒有必要冒著得罪周東升的風險去反悔。
而周東升也將儒雅隨和發揚到了極致,從咖啡館出來之後,又盛情邀請了聶雲辰一起吃頓便飯,並且在席間毫不吝嗇的將自己對喜茶未來品牌之路的了解傾囊相授。
周東升好歹是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管中窺豹領略過一番喜茶品牌之路的興起,同時經曆了新茶飲行業的諸侯亂戰。
再加上如今積累的經驗和地位,兩相結合之下已經足以讓周東升有自己的一番獨到見解,要是忽悠丁三石和段勇平那樣的大佬可能還有難度……
但是忽悠起一個聶雲辰來說,還是綽綽有餘的,而在周東升的傾囊相授之下,一頓飯吃下來,聶雲辰的眼睛越來越亮。
正所謂側類旁通,喜茶原本的品牌之路,本就跟營銷脫不了幹係,在製造噱頭和饑餓營銷上,無疑是一眾同行中的領頭羊。
出色的營銷手段,為一杯奶茶賦予了極大的社交價值,一度成為席卷互聯網的社交貨幣之一,讓去喜茶打卡這件事情,成為了年輕人追捧的潮流。
從某種角度上而言,喜茶就像是華夏的“星巴克”,十年前消費者將去星巴克打卡當成一種潮流,消費者的推崇讓其一度成為風靡一時的社交貨幣。
再加上彼時的星巴克基本上都坐落於城市之中,因此能夠去城市打卡一杯星巴克,就像是一種潮流時髦的象征。
就像是城市特產,城市手信和明信片一般,從這一層麵上來看,每個時代都有獨屬於每個時代的社交貨幣。
如果不是社交貨幣屬性給品牌帶來了極大的附加價值,以其堪比刷鍋水的品質而言,消費者也不會為這份調性買單。
而以喜茶為代表的新興奶茶品牌,無疑就算得上是這一代年輕人的社交貨幣。
四舍五入,這代人追捧喜茶,就跟上一代人追捧喇叭褲一樣,並沒有什麼兩樣。
隻不過在互聯網時代之下,原本潛移默化形成潮流的過程,被加速了無數倍,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席卷大江南北的現象級熱度。
但同樣的,也可以在三天之後,就徹底被大家所遺忘……
言歸正傳,周東升憑借著獨特的視角和自己的理解,娓娓道來的一番話,屬實是讓聶雲辰心悅誠服。
聶雲辰不由感慨道:“我覺得,親自過來拜會周總,可能會是我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決定,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受益匪淺!”
看著聶雲辰鄭重其事的認真模樣,周東升同樣收獲了忽悠別人的成就感,怪不得某些中二的動漫作品裏,嘴炮會成為主角的標配技能。
這光靠嘴炮來輸出,確實是挺帶勁的,周東升意猶未盡的想到。
雖然聊嗨了透露了不少關鍵信息,但是周東升也並不擔心會因此讓聶雲辰開了竅,然後選擇自己一股腦的單幹。
畢竟就憑現在周東升手中的資本和聲望,如果聶雲辰真的如此短視的話,聶雲辰反而才是損失最大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