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5706號聊群,本聊群共有4名人類誌願者和1台AI主機。」
「雖然您已閱讀過《誌願項目告知書》,為保證本次圖靈測試正常進行,請允許我簡要複述一下測試規則:」
「諸位可以在接下來的1時內自由交流,1時後進行投票,請投出您認為是AI主機的那位。請注意,不能投給自己。」
「投票結束後,每位誌願者將獲得1000通用幣補助。」
「聊過程中,每次冷場時間超過0秒,每位誌願者將被扣除100通用幣補助,扣完為止。發送無意義的語句無效。」
「嚴禁使用侮辱、性騷擾、歧視性詞彙,如出現上述詞彙,係統將自動屏蔽,使用替代字詞並不能規避檢測。若單個誌願者三次以上使用上述詞彙,除扣除該誌願者全部補助,還將錄入《誌願者黑名單》,今後無法參加全球範圍內任何相關或不相關測試。情況嚴重的,我們將通知警方介入。」
「公共聊已開放,祝您交流愉快。」
教授:大家好,我叫威廉,76歲,是個數學教授。
教授:看來昵稱是根據職業取的啊。
職員:我試試。
職員:還真是職業啊。
職員:我建議,咱們就直接以昵稱稱呼,別介紹名字了,我這人記性不太好,介紹了也記不住。
教授:沒問題,請忽略我的名字,雖然看昵稱就能知道大概的職業,我還是建議大家先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運動員:好的,好的。
運動員:我是個標槍運動員,快退役了,如果你關注體育新聞……當然,大部分人不關心標槍運動……其實我拿過名次,世界比賽……呃,我不清楚他們為何叫我來參加這個測試,我對AI一竅不通,而且我從沒報名過什麼誌願者……
教授:嘿,老兄,放鬆,我給你介紹一下圖靈測試吧。
教授:最初的測試模型由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提出,模型很簡單,讓測試者分別與AI和人交流,然後判斷哪個是AI,哪個是人,如果測試者誤將AI當做人,明被測試的AI具備高度類似人類、足以以假亂真的思考、交流能力。
教授:咱們這組測試顯然是改進後的版本,我猜把單聊變成群聊,是為了讓AI多與人接觸,更快學會人類的思維模式。
教授:雖然距離圖靈測試模型提出已經過了一百年——真巧,正好一百年呢——主流觀點仍然認為圖靈測試是檢驗AI是否具備人類智能的重要標準,可惜,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台AI主機能夠通過圖靈測試。
運動員:還是搞不懂幹嘛讓我參加這種測試,根本一竅不通……
大學生:這種程度的解釋都看不懂嗎?
大學生:算了,還是先來自我介紹吧,我是四島國立大學少年班的學生,物理係,今年大二,1歲。
教授:少年班的才啊。
大學生:還行吧,我們班同學情況都差不多。
教授:職員也來做自我介紹吧,你多大年紀,具體從事哪項工作。
大學生:除了職員,還有一位到現在為止一直沒話吧?
「冷場5秒,即將扣除您100通用幣補助。」
職員:我來吧。
職員:我是建築公司職員,在附近工地開挖掘機,來做誌願者純粹為了賺錢,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我會及時救場。
「冷場5秒,即將扣除您100通用幣補助。」
職員:以上就是我的自我介紹。
「冷場5秒,即將扣除您100通用幣補助。」
職員:最後一位一直不話嗎?
大學生:那家夥不會是想一句話不,靠著咱們白混1000塊補助吧?
大學生:過分了,承擔起你的責任啊混蛋!
「冷場5秒,即將扣除您100通用幣補助。」
教授:我覺得不話的家夥不是AI,AI應該不想引起注意吧。
運動員:有道理。
大學生:不定是反其道而行呢?如果大家都抱著和教授一樣的想法,它就通過測試了。
運動員:啊,也有道理。
大學生:你是應聲蟲嗎?我不需要你覺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