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網絡熱議,特殊的彩蛋(2 / 3)

而今,他們就要回來了。

這裏是龍國空軍二〇七四九號,運送誌願軍戰士遺骸回到龍國。

歡迎誌願軍忠烈回國,我部飛機兩架,奉命為您全程護航

青山埋忠骨,馬革裹屍還。公辭六十載,今夕請當歸!”

這條《龍國日報》的評論區下麵,短短一分鍾,就有了999+條的評論。

“歡迎英雄回家!”

“不要哭,眼淚會凍住!”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在種花家!”

類似的評論幾乎每刷新一次,就會出現幾百條!

而在龍國的文宣部的大會議室內,郭老坐在前排。

抬頭看著《那兔》大結局不斷劃過的類似彈幕。

一邊欣慰地不住點頭,一邊忍不住揉了揉自己已經酸起來的鼻子。

網友們能有這樣的熱情,即使他之前已經非常看好張岩的《那兔》了。

但這些仍然是他從來沒有預料到的。

作為龍國負責文宣工作的大佬,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張岩這部《那兔》的影響力。

尤其是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

一部《那兔》起到了他們文宣部門十年來都沒有達到的目標。

在此之前,他們不是沒有扶持過類似的作品。

相反,文宣部門每年都會下發許多補貼,給那些主旋律宣傳作品。

但是從來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像《那兔》這樣成為現象級的作品。

引發如此之多的熱議、吸引如此之多的擁躉。

讓如此之多的青少年把目光投向那段激蕩的曆史之中而不是僅僅沉湎於舶來的快速消費品式二次元作品。

這些年,在龍國的文化市場上,有兩大特點。

第一是過渡娛樂化的東西壓過了主旋律文藝作品。

第二是外來的文藝作品壓過了龍國本來的文藝作品。

這兩方麵的問題作為龍國文宣部門頭領的他一直都找不到解決方法。

如今在張岩這個年輕人身上,他又看到了希望!

想到這裏,郭老給旁邊的秘書招了招手,低聲道:

“劉,給各部門通知一下,對於張岩的各種作品,我們要盡可能的支持。

不要限製年輕人的發展,要讓他這樣有才華的年輕人,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華。

我們有什麼合作的機會,也優先考慮一下張岩。”

一旁的秘書心裏一驚,這是要動用龍國官方的力量來捧張岩的節奏啊。

不過麵上卻依然是淡淡笑著,應聲道:“收到,我立馬去準備!”

而此刻,網絡上的熱議仍在繼續,突然有人道:

“快去看張岩的b,他又發b了,快去看!”

這樣的消息,在b上以指數形式爆炸式地快速傳播著,很快,無數人都得知了張岩發b的消息。

按理來,一個影視行業的從業者,發一條b本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畢竟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是公共人物,需要b這個最大的公共社交平台來和大眾溝通。

但是張岩卻是例外。

秉持著“網絡的東西都是虛擬的,你把握不住”的宗旨,張岩出了必要,很少登錄自己的b,更不用發消息了。

可是隨著《名義》和《那兔》的播出和完結。

張岩不可避免的成為了龍國影視圈內最炙手可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