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軍用手槍。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龍國也有稱為匣槍或者盒子炮的,也稱駁殼槍。

該槍因為當手槍使用尺寸太大,作為衝鋒槍又不易控製槍口上跳。因此歐美各國軍隊都不喜歡使用。

但是抗爭時期,鬼子禁止西方向龍國出口大威力軍火,而駁殼槍作為手槍則不在此列,因此具有一定衝鋒槍功能的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

此外,龍國軍人想到了一個非常簡單而又智慧的方式解決了駁殼槍的槍口上跳難題。

龍國軍人在使用駁殼槍時讓槍體橫向和地麵平行,這樣扣動扳機,槍口上跳就變成了槍口橫跳,不僅穩定,而且還附帶了自動掃射功能。

因此演員使用駁殼槍時一定要注意橫向持槍。”

劉老看到最後,不由得眼冒精光,頻頻點頭。

他以為張岩就是貼了一下駁殼槍的參數,沒想到張岩連把駁殼槍需要在實戰中橫向使用這種細節,以及橫向使用的原因都寫了上去。

甚至還特意標注了演員拍攝時所需要注意的事項。

最後,當劉老看完張岩寫得第一個戰役過後,更是滿意地笑了起來。

李雲龍正麵突擊阪田聯隊擊斃阪田聯隊長,看著有些誇張。

實際上熟讀各種軍事案例的他很清楚,這是根據龍國抗戰時期。

黃土嶺伏擊戰中晉察冀軍第一團的用山炮擊斃鬼子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戰例改編而來的。

這孩子,真地用心了,而且是一位懂軍事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少,多好的年輕人啊,劉老看到最後,已經情不自禁地沉迷於其中了。

過了好一陣,劉老放下劇本,壓製住內心的震撼。

眼睛冒光地看著張岩,沉吟道:“張,我本來還打算問問你有沒有信心,現在我不用問就知道了。

整個龍國,沒有一個導演能比更適合拍抗戰劇了。

張,你吧,需要什麼物資?拍戲有什麼困難,都告訴我!

我雖然快七十了,老了,但是動用一點的影響力幫你拍一部好電視劇還是能辦到的。”

著,劉老從藤椅上站了起來,整個人突然變得挺拔了起來。

厚厚的老花眼鏡鏡片也掩蓋不住他眼中冒出來的自信光芒。

張岩自然不會客氣,將早就準備好了的物資彙給劉老遞了過去。

劉老結果張岩遞過來的清單一邊看,一邊朝著一旁的防衛站士招了招手,示意他打電話。

“軍裝,沒有問題,我們南方軍部的舊軍裝改一改,就是抗戰軍裝了,我讓軍部下屬的服裝廠給你連夜趕製。”

“爆破專家,這也沒有問題,我給你調用。”

“軍用卡車和摩托,我協調一批給你,你要炸掉的那些,我直接從倉庫裏調一批退役的軍卡。”

“群演我們東南軍部包了,剛好讓戰士們體會學習一下抗戰的精神!”

劉老隨意地著,就將張岩所需要的所有東西都分配完成了。

這效率看得張岩不由得咂舌。

隨著一個個電話也打了出去,半個東南軍部都調動了起來!

半個時後,就有人來彙報。

一切準備妥當。

張岩沒有逗留的意思,他的事情還很多,劉老作為南軍部大佬也不能一直陪他一起拍戲。

張岩起身告辭。

劉老沒有多留,他對於張岩這種雷厲風行幹就幹的作風非常滿意。

勉勵了張岩幾句,就叫人把張岩送了出去。

【作者題外話】:新人新書,跪求銀票支持!喜歡請給新人做人投喂銀票跪謝各位讀者老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