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異能類、玄幻類小說,不談修行的幾乎沒有,接著便是奇遇、苦煉、神通或升級、各種扮豬吃虎、挑戰高手、成仙成神,幾乎所有作者及看官都下意識地覺得,這些不過是娛樂娛樂而已,在現實中絕不可能真的修出神通,修成神仙。但是,本書將告訴你凡人如何修行,如何修出神通,甚至修成神仙,所以,本書是《凡人修仙記》的論證和踐行版本,你絕對會有大啟發,甚至顛覆你的“三觀”也是必然的。
作為真實生活中的科學老師,要講究事實證據和合理推理論證,我盡可能讓大家理解並認可上麵的命題,而且讓大家從中受益。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能被修行者吸收的天地元氣,每個普通人也都能吸收,它的本質是信息,屬於信息態宇宙的一部分。(PS:信息態宇宙概念出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高歌教授的論著《宇宙天演論》)
信息學的奠基人、科學家香農說:所謂信息,就是消除不確定性。意思是,宇宙中任何的無序狀態轉化為有序狀態,都必須有信息的參與。反過來講,宇宙中任何有序的事物及其運行,都必然反映了信息的存在。具體地講,物質粒子的構成信息、各種電磁波、萬物運行的規律、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信息等,都是信息態宇宙的一部分。信息態宇宙包含了物質宇宙產生以來的一切知識和信息,更包含著有關人的一切生命信息和經驗,它就是傳說中的“道”或“上帝”。
人體與信息態宇宙溝通的裝置很可能就是DNA,這種展開後可長達兩米的雙螺旋結構,是天然渾成的微波天線,已經被實驗所證實。它既可以向真空中發射人體的生命信息,也可以不斷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能量。人體受精完成,便意味著DNA天線的組裝結束,此時遊離於空間中的生命信息能量被DNA接收,開始指導受精卵合成蛋白質和其它生命物質,指導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接著又指導胚胎發育成胎兒,一直延續到人出生後的成長過程。同時,人在成長時又不斷地將生命活動的信息發送到空間中,豐富並推動著信息態宇宙的演化。
不同的DNA結構,決定了它所能接收到的信息能量頻率不同,其決定的生物性狀也不同。所以,生物學家所說的基因決定性狀,其本質應當是接收的生命信息決定了生物的性狀。一旦DNA結構改變,必然會引起生命信息的缺失,或者接收到的生命信息改變,這便是基因疾病和基因突變的由來。
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能呈現生物性狀的有效DNA片段,即具備信息交流能力的DNA片段,隻占DNA總量的少部分,大部分都是“垃圾基因”。不同生物所持有的有效DNA片段是不同的,因而它可以接收和發射的生物信息也是不同,這決定了不同生物必然具有不同的生物性狀,也決定了不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能力是不同的。越是血緣親近的生物,它們具有相同有效DNA片段越多,因而信息交流能力也是越強,所謂“心有靈犀”、“心靈感應”都屬於此類的非常規信息交流方式。
盡管如此,不同種生物之間也並非就不能進行信息交流,俄羅斯科學院士華裔科學家薑堪政的場導實驗證實了這點,他將鴨的生物信息微波作用於正在孵化的雞蛋上,結果孵化出的小雞具有許多鴨子的特征;他將病人與生長旺盛的植物放在一起,結果病人的病症漸漸好了,生命力也增強了很多。
在佛經、聖經記載中,還有一些遠古傳說中,都提到遠古人類曾經具有大範圍的信息溝通能力,不但人與人之間可以用意念交流,就是人與動物之間也可以進行心靈感應,到了後來人類才失去了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