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洛陽(1 / 2)

洛陽。

自大將軍、大都督、假黃鉞、舞陽侯司馬懿五丈原一戰失利的消息傳開後,整個洛中便陷入到了一種詭異的氛圍之內。

須知,曹魏從立國已始,就有兩個對手恒立在側,一在西,一在南。

凡十數年來,三國之間來回交戰不停,曹魏借著自己九州之地,又占盡了中原腹心,縱是以一敵二,也是不落下風。

如果單純從國力上判斷,曹魏也是當仁不讓的最強,東吳次之,漢再次之。

不過這些年來,在麵對另外兩國的防守或者是進攻準備上,投入西方的人力、物力明顯是要比投入南方的多很多。

這其中有三個原因。

一則漢丞相諸葛孔明心存大願,但凡得到機會就必將出兵不停,而且每一次都幾乎是正中曹魏要害,逼得他們不得不盡全力防守反擊。

二則東吳孫權那裏往往雷聲大,雨點小,說是十萬大軍,實際上每每打不了多久便因為各種原因無奈撤退,威脅性遠比諸葛孔明要小。

三則東吳之地盡是水係天險,而曹魏主力軍大多是北方人,不善水站,便是搶了荊州部分地區培養了些許水軍,可要是在東吳主場作戰,還是吃不了好。

當然,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此前“赤壁之戰”造成的陰影還未從曹魏一眾高層心裏散去,所以,在曹魏國策中,西方蜀地當為先,南方孫吳且為後。

而如果單講對蜀地的用兵,這些年來,從上至下,不知多少領兵大將折戟沉沙,便是王雙、張郃等當世名將也在其中。

而自大司馬曹真逝世後,關中、隴右軍事便一直由大將軍司馬懿統籌負責。

這些年來,雖然勝少敗多,但也一直維持著局勢安穩。

從實際角度而言,諸葛武侯甚至沒有在他這裏討得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便宜,畢竟兩邊國力不等同,司馬懿可以安穩坐鎮靜待援兵和糧草,而諸葛武侯這裏一無援兵,二無糧草,一旦攜帶的軍需糧秣告盡,便需撤退。

如此下來,關中、隴右在其人鎮守下倒是安穩,可萬萬沒想到,穩了這麼多年的司馬懿會在諸葛亮死的時候,忽然遭遇一場大敗!

兩萬餘精銳將士死傷,絕對算得上是一場大敗了!

這個消息一回來,本就心神不寧的魏帝曹睿更是火氣直衝腦門,嘴角都起了好幾個大泡。

當此情形下,作為主帥的司馬懿必然吃不了什麼好果子,哪怕是他搶在衛尉辛毗回來之前便先去曹睿那訴了一番苦也改變不了這次大敗的事實。

“君侯,敢問陛下最後是何番處置?”

邵陵侯府,時任度支郎中的沛國譙人丁謐丁彥靖,站起身來,對著端坐在正中的邵陵侯、武衛將軍曹爽詢問道。

“暫時隻是圈禁在家,還未有下一步處置。”曹爽通紅著眼睛,一臉疲憊,顯然這段時間也是沒有歇息好。

“隻是圈禁的話,看來陛下還是準備冷處理了。”南陽人鄧颺從一側起身,輕聲歎道:“對於大將軍這等重臣,又是托孤之臣,陛下心中想必也有思慮。”

“無論如何思慮都改不了其人兵敗的事實。”另一側,何晏站起身來,直言不諱道:“要是諸葛孔明沒死敗了也就敗了,可現在諸葛孔明都死了,還如此大敗,這如何解釋辭?怕是他的那番‘不戰不戰,要戰你戰’的說辭怕是都當不得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