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咬咬牙,看著周圍的吐蕃蠻子漸漸緩過了勁,知道不是和李易爭執的時候,他正準備強行打暈李易將他帶走,就看見周圍的吐蕃士兵全部看向了同一個地方。
他有些茫然,卻沒耽誤手上的動作,轟然而起的馬蹄聲中,這個漢子將李易托上馬背,自己也上馬眺望向那些蠻子看的方向。
隻見那些已經衝鋒到一半的吐蕃騎兵身後,潮水一般的大唐騎兵出現在了地平線上,兩色的騎兵對著身前完全不設防的吐蕃騎兵發起了衝鋒,招展的大旗上,一個“唐”字迎風飄搖。
軍陣中還在頑強廝殺的大唐騎兵都歡呼起來,原本已經到了極限的精氣神再次續上,脫力的手臂也再次揮舞起來。
而吐蕃的騎兵們仿佛變成了一個個呆頭鵝,這種千軍萬馬一同奔馳的景象,在草原上經常能看到,但當千軍萬馬都披著鎧甲,打著唐軍旗子的時候,這些吐蕃蠻子仿佛一瞬間掉進了冰窟。
這裏還是草原嗎?這裏還是我們的家鄉嗎?為什麼這裏有大唐騎軍進行衝鋒?
在戰場上猶如殺神的朱重八此刻眼含熱淚,沒有回頭,搖了搖身後的李易:“將軍,大唐騎軍來了,大唐騎軍來了啊!”
然而沒有人回答他,李易已經再次暈了過去。
......
片刻之前,大唐的蘭州騎兵出現了一些爭執。
不同於隻打過順風站的岷山騎兵,對於吐蕃人的戰力,蘭州騎兵都有著深刻的認知。
所以在李易提出這個行動計劃之前,所有的蘭州騎兵都覺得李易是在找死。
哪怕有天雷,四五百親衛向著數倍的敵人發起衝鋒,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真當吐蕃蠻子的弓射不遠,刀磨不利嗎?
可李易的權威已經在一個又一個部落的滅族中建立了起來,他說要執行這樣的作戰計劃,整個騎軍中...還真沒人能夠反對。
反對了李易,他們來這裏的意義變成了什麼?李易是唯一一個能指揮動三支軍隊的人,也是唯一一個有希望完成這個奔襲計劃的將領。
所以所有人都沉默的接受了這種安排,兩地騎兵開始沿著斥候探查出的路線行軍,悄悄的饒了個大圈子到兩翼騎兵的遠處。
這個距離必須足夠遠,因為他們知道吐蕃軍隊的位置,而吐蕃軍隊不知道他們的,一旦被軍陣被吐蕃斥候發現,那麼這個戰術就變得毫無價值。
簡單來說,李易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餌,吸引了所有吐蕃軍隊的注意力,雖然騎兵衝鋒的過程會給地方統帥一些思考的時間,但兵力對比極大的情況下...沒有人能拒絕吞掉這支騎兵。
甚至他們還不想放走一個。
所以當吐蕃軍隊開始合圍,已經先行出發,到達預備地點的兩地騎軍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可以狠狠的捅穿吐蕃騎兵的陣型。
到時候別說斥候發現了他們會怎麼樣,軍隊的整備,騎軍的陣型,都需要準備時間,等到他們開始衝鋒,想回頭已經來不及了,除非他們願意被自己身後的戰馬狠狠撞翻。
所以李易讓他們等,等到吐蕃騎兵開始啟動以後再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