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平搖了搖頭:“已成定局,伯父難道忘了...霍去病射殺李敢的故事?”
好歹也是飽讀詩書之士,隻是蕭平一提,徐尚書馬上想起了這個典故,隨後渾身發寒。
吸理飛將軍李廣兵敗雁門山,損兵折將,削職為民,後常常出外遊獵,一日他酒後返回,已經過了宵禁,守護霸陵的校尉禁止他同行,李廣部下通名:“此乃李將軍”,誰知那校尉竟然說:“就算是現在的將軍也不能宵禁後行夜路,更何況是過去的將軍?”於是李廣隻能夜宿亭中,等到天明才進城。
不久之後匈奴再犯中原,漢軍大敗,李廣又得啟用,領兵禦敵,李廣上任後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個校尉調到了自己軍中,揮刀殺了泄憤,還給漢武帝上書請罪。
他錯了嗎?大錯特錯!但漢武帝卻沒有治他的罪,反而下詔書褒獎其勇武有氣節,難道漢武帝不知道他犯的是死罪嗎?知道,但是在江山社稷,黎明百姓的安危前,他李廣有罪也不算罪!那校尉無罪也有罪!
這個例子看起來和眼下的局勢毫無關係,但仔細想想,就能明白其中關節。
因為科舉,民間已經起了民怨,所有官員都知道這事有多大,才不約而同的對盧何落井下石,難道他們不知道盧何無罪嗎?這件事怕是李子卿都明白,盧何都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還收受賄賂做什麼,他需要這點錢?
可既然民怨已起,就需要人出來背鍋,官員們不是正義使者,他們除了要考慮公平正義,還得考慮大唐的穩定!所有人都知道盧何沒錯,但在朝廷失去天下士子信任的局麵之前,哪怕他不曾徇私舞弊,他也必須有罪!
而已經下獄的官員們,也是這個道理,太後是掌權者,她會比那些官員更在乎江山的穩定,所以才會讓東廠查辦這件事情,才會搞刑訊逼供,大肆牽連,說白了就是讓這些沒錯的官員,用命去堵住泱泱民怨!
想通了這一點,一直還在自欺欺人的徐尚書癱軟在地,忽然老淚縱橫:“怎麼能這樣?本官雖不說鞠躬盡瘁,但也勤勤懇懇,這麼些年沒犯過錯,為何今日會淪落到這番地步?”
一切的一切都明白了,包括那些靜靜聽著這邊動靜的官員也懂了,太後讓這麼多官員一起下獄,讓東廠查辦,讓今科重審的一道道旨意組織成了一道清晰的大網,網內的餌就是他們這幫官員,而要網羅的,是那天下士子!
至於他們,隻是被犧牲的對象罷了!
怒喝聲哭喊聲悔恨痛哭聲驟然而起,昭獄仿佛成了人間地獄,蕭平閉上眼睛,幽幽一歎。
還想著放榜之後離開長安,可現在卻掉進了這個旋渦,如今看來,想走基本不可能了,連能不能保住命都是個問題。
禮部尚書都能落馬,自己父親的刺史官職簡直一毛不值,再想想益州那邊在做的事情,想到父親和弟弟的秉性,蕭平一顆心仿佛沉進了無底深淵。
還好,還好讓青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