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勢越高,越過濱蘭山脈的風就越發呼嘯,馬蹄聲連綿成群,踩在赤裸的山脊上,艱難的朝著山的另一邊翻去。

過了沼澤地,便是濱蘭山脈了,五千名騎兵排成長長的隊列從兩座大山之間的縫隙裏穿過,兩邊是高聳入雲的崖壁,抬頭隻能看到被割裂的天空,讓人不由得感歎鬼斧神工。

想著這數千年來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每年都要從這裏經過,這份感歎就越發沉重起來。

可李易顯然沒有這種感歎的心思,他根本沒有去看那些風景,隻是靜靜的注視著緩慢移動的騎兵。

隻有穿過這片山脈,才算是真正的進入了草原。

行軍非常艱苦,好在有前麵的密林和沼澤打底,正在努力穿過山脈的騎兵們這次的抱怨聲小了很多,大概是越來越接近吐蕃的後方,這些大唐最精銳的騎兵們漸漸變得沉默寡言,隻是一言不發的從兩片山崖之間穿過,朝著另一頭前進著。

如果把李易他們的位置標注在後世的地圖上,穿過這片山脈,他們就進入了青藏高原,得益於行軍的速度不快,軍中沒有幾個人出現高原反應,在出岷山的這段日子裏,這些從大唐來的騎兵已經習慣了草原上的空氣。

這條山道很長,軍隊已經行軍了一天,而據斥候回報,還有半天他們就能走出去。

李易站在高處,騎著馬不斷下發著軍令,他偶爾抬頭看向天空時總在想,要是這個時候出現隻吐蕃騎兵,估計都不用衝鋒,隻要站在上麵扔石頭,這隻大唐騎兵就會全死在這山溝裏吧?

還好吐蕃人沒有神靈,沒有人會告訴他們大唐騎兵正在這條山道裏艱難前行。

偶爾有狼嚎聲響起,聽見的大唐騎兵們都下意識舔舔嘴唇,草原上的狼都是成群結隊的,過了沼澤之後,為了減輕負重他們都是敞開了吃,兩天前就啃上了幹糧,若是那些狼群不開眼跑下來,他們就能打打牙祭了。

狼肉雖然不好吃,但比起幹糧,總還是要好很多的。

不是沒有馬因為這狼嚎生了些驚慌,可很快就被騎兵們安撫下來,這個時候其他的騎兵都會發出些嗤笑聲--連自己的馬都控製不住,算個什麼騎兵?

李易並沒有去在意這種小打鬧,他隻是在腦海中算著時間。

從長安出發,花了半個月到了岷山,接受部隊入山到鄴城花了三天,然後是密林行軍到如今的橫穿山脈,不知不覺原來已經花了二十多天了。

二十多天,換了平時也就是從長安到岷山的時間而已,但到了現在,他居然硬生生拖著隻騎軍進了草原,想想也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艱難的還在後麵,現在的一切,都隻是為了避開吐蕃的遊騎而已。

一直在重複的崖壁終於出現了些改變,隨著行軍,山道猛的擴大,天空終於在盡頭處占據了所有視野,李易取下頭盔,長舒了一口氣。

出來了,那些被拷打至死的吐蕃人沒有說謊,這條山道的盡頭,應該就是真正的草原了。

身後的騎兵們也因為這突然出現的完整天空開始了歡呼,整個山道都因為連綿的聲音落下些石子,騎兵們的歡呼聲很快卡在了喉嚨裏--要是再喊下去,起了山崩死在這兒,那真是蠢的沒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