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沒有開口,率先開口的監察禦史也沒了下文,朝堂上一時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關鍵是大家都沒法接,因為這事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眼下長安女子都視男子如仇寇,男女的不平權引起了現在的男女對立,現在的形勢說白了就是女子們想爭取權力,作為朝廷官員,作為男人,他們當然是不同意的,可誰家還沒個老婆老娘女兒?怎麼站出來反對?
長安的風波已經鬧大成了這樣,當初吐蕃打涼州時都沒這麼大的風波,結果就因為一個韓大儒,就發生了這種破事,別說最近的女子們了,官員們都開始對韓大儒咬牙切齒起來。
你怎麼就不管管你那張嘴!
朝堂的沉默讓官員們都有些不安,下意識看向三位宰相,宰相們在閉目眼神,再看向岑公公,岑公公一臉皮笑肉不笑,再看向那片珠簾,更是一點抖動都沒有。
正當大家認為這種沉默會一直持續下去的時候,一位官員站了出來:“臣以為,這種組織必須取締!男女怎可平權?男子可為政,女子自當在家相夫教子,這是千百年的規矩!難道今日女子們鬧一鬧,就要打破這種規矩?那如果將來女子們再鬧一鬧,是不是諸位官員就要回家賦閑,讓女子入朝為官?”
這話簡直擲地有聲,百官都聞聲看去,想看看時誰這麼有勇氣,韓大儒的例子就在眼前,這種事情你都敢表態?
可是官員們很快就失望了,因為站出來的官員隻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吏,看起來是個十足的投機者。
因為現在大家都摸不透太後的心思,自然有這種官員願意站出來高舉旗幟,要是意見被采納,得到太後誇讚,那今後豈不是就飛黃騰達了?
太後肯定是想朝堂穩定的,嗯,肯定沒錯。這位小吏心裏不斷的催眠自己。
可另一位官員顯然不這麼想。
仿佛感受到了珠簾後的冰冷目光,禮部徐尚書臉色凝重,再次在腦海中過了一遍蕭平的判斷,他果斷出列:“臣有一言。”
六部尚書級的大佬上陣了,官員們都打起了精神。
“民怨已起,堵不如疏,民智已開,自當尊重。而且經過朝會討論,晚婚多育乃是我大唐人口昌盛的根基國策,既已通過,斷無中斷之理。如今長安女子民怨沸騰,自行結社,臣恭請太後下旨,將女子結社化為朝廷治下的組織,如此一來,民怨自然可以安撫,女子們也不用私下集會了!”
信息量太大,百官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一直沉默不語的太後確實悠悠開口了:“那對於長安女子聯名請求赦免長公主李明珠殿前失儀朝會行凶,以及男女平權一事,卿家怎麼看?”
百官的眼睛都直了,太後這話的信息量比徐尚書的還大。
沒有反對,沒有訓斥?而是直接跳到了明珠殿下一案,這是...默認了?
最會看風向的百官們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