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件事情,顧懷是沒有稟報李子卿的。

從李子卿痛定思痛決定讓他寫花邊新聞開始,顧懷就在思考一個問題:殿下到底想做什麼?

然而他怎麼想都沒有想明白,按道理講,作為掌握了殿下最多秘密的人,顧懷本以為自己夠了解殿下了,卻發現殿下做的每一件事情自己都不清楚用意,最後卻總能得到出乎意料的結果。

所以這次報紙賣的不好,李子卿讓他去查花邊新聞然後刊登的時候,顧懷省去了猜測,直接跳到了結果一步到位:

不去想殿下為什麼要這麼做,隻去想殿下想得到的結果,這樣事情辦起來就簡單的多。

沒錯,反正殿下也沒說不讓自己動用錦衣衛,那就用最短的時間,最直接的方式,把這件事給辦成。

所以顧懷直接動用了錦衣衛現在埋在長安的暗線,直接把視線鎖定在了位置不高不低的禮部侍郎汪俊雄身上,直接讓人用查案的效率把他查了個明明白白,甚至還領著人在門外守著隻為了殿下所說的報道的真實性,給汪侍郎來了副肖像畫。

他可還記得,就是這姓汪的給殿下添了不少堵,和親就是這廝在朝堂上先提出來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替李子卿報仇,反正汪俊雄現在在長安算是出了名。

得知了消息的李子卿緩過氣以後沒有把顧懷叫到長公主府訓一頓,因為她知道這事其實不能怪顧懷。

誰讓自己沒說清楚要讓顧懷撇清報紙和錦衣衛公主府之間的關係,誰讓自己沒說清楚花邊新聞隻要是聽些傳言就能寫,而不是直接上門去抓現行?

不能總指望顧懷把每一件事都辦的妥妥帖帖,李子卿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結果,但還沒來得及教顧懷具體該怎麼做,這事居然鬧到了朝堂上。

緋聞嘛,風波嘛,朝堂這麼嚴肅的地方,怎麼能出現這些東西呢,但有一批吃飽了撐著沒事做的人不一樣,他們就是禦史台的監察禦史們。

平時沒官員讓他們挑刺,他們還閑的發慌呢,現在現成的對象出來了,有人把查探的事情都幫他們做了,不彈劾你汪俊雄彈劾誰?

於是禦史台的禦史們牟足了勁給太後上折子,有彈劾汪俊雄私德的,有彈劾汪俊雄身為禮部侍郎卻不知禮,有辱朝廷名聲的,甚至還有些上升到了彈劾汪俊雄包養了足足兩房小妾,一定是貪汙受賄,簡直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好不容易吐了血緩過來的汪侍郎又被現實無情的當頭一棒,還好相比起報紙的精神攻擊,禦史們的物理攻擊他還算是招架得住,先是上書自承私德有虧,隨即請辭告老,再然後就是狠狠的告了他以為的民間組織--報坊一手,希望太後能遏製這種不良風氣。

隻是養了兩房小妾,就剝去官職,這種事情也太不合理了,所以太後隻是下旨訓斥就放過了汪俊雄,但對於汪俊雄提到的報坊事情,太後卻連眼皮都沒抬一下。

可憐的汪俊雄不知道報坊是錦衣衛的,錦衣衛是李子卿的,而李子卿...現在算是太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