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政治與生意(1 / 2)

長公主府,已經被禁足好幾天了的李子卿正在和匆匆來拜訪的溫言聊著天。

心有歉疚的溫言將整件事情實情托出,一再的向李子卿致以歉意,然而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的李子卿隻是擺擺手將此事輕輕放下,還反過來寬慰溫言。

這一下也讓溫言對於李子卿的觀感好了許多,本來以為公主殿下是個隻會搞夜訪直接拉人站隊的政治新手,沒想到氣度胸襟還是很不錯的。

這當然也是因為李子卿想得明白,一是太後旨意就已經表示明白了,此事算你李子卿為國有功,但眼下議和事迫在眉睫,馬政改革騎兵組建都需要時間,搞政治像做買賣的太後不可能放著眼下大好的生意不做,去賭未來可能發生的轉機。

二是溫言本身就已經是個宰相了,吞這種功勞拿來幹什麼?又不能讓他去中書省,就算是要黑功勞,也得往大了去,馬蹄鐵雖然能讓大唐騎兵發展起來,但目前還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他黑了有啥用?

所以李子卿對這件事情完全沒了芥蒂,也轉了心思,看來長遠的方式沒辦法讓太後轉變心意。

因為說白了,太後雖然社會經驗豐富,能壓得住後宮和群臣,而且很會來事,處理政事也還算有眼光,眼下勉強讓大唐湊合著過了下去,但究其本質,太後也不是一個政治家,不管是剛入宮的勾心鬥角還是後來的執政監國,她的本性從未變過--一個生意人。

從接過大唐的那一刻起,她就清楚的明白大唐隻能湊合著縫縫補補過下去,在她手裏不要搞砸就行了,所以行事曆來都是求穩,雖然太後精明強幹,也有一定的政治野心, 而且和精於政務的盧何搭了夥,但這兩人都缺少了政治家極為重要的東西--長遠眼光。

這玩意兒溫言有,所以他知道馬政經費不僅不能削,還一定要加,隻有壯大了騎兵,大唐才有和遊牧民族一戰的機會。

但太後就不一樣了,她想的隻是讓大唐挺過眼前的難關,馬蹄鐵雖然有用,但那是以後的事情,所以眼下用李子卿換涼州簡直穩賺不賠。

而盧何年紀大了,自然是不會違逆太後的,隻要不是什麼太出格太離譜的事情,順著太後的意思辦了,自己老老實實混到退休,以後的大唐幹他屁事。

說不定史書上還要歎息一聲他盧何退休退早了。

所以溫言覺得這事兒很大,欣喜若狂,覺得大唐有救了,覺得李子卿的貢獻需要朝廷的大力嘉獎,正好不用丟臉的去和親。

而太後就覺得李子卿是有功勞,但和親還是得和,既然享受了榮華富貴,那就該為國獻身,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李子卿還是得去把涼州換回來,讓大唐喘口氣。

所以看清了太後本質的李明珠自然不會對溫言和這件事有什麼怨念,失望是有的,隻不過還沒到怪上溫言那一步。

定了定神,李子卿放下茶杯:“溫侍中客氣了,太後祖母既然都這麼說了,那本宮自然也就熄了心思,還得多謝溫侍中替本宮進言。”

溫言神情平靜:“本官不敢當,隻是慚愧未能勸阻太後收回和親旨意,殿下的心思本官也能猜到一二,不想去吐蕃實在是人之常情,隻可惜太後意思決絕,本官也確實有些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