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正事,有些胖的太子也在那張特製的椅子上坐正了:“孤身處東宮,對於朝政自然不好發言,但就西北戰事來說,議和確實不是個好的決策。”
李子卿的眼睛亮了:“皇兄也是這般認為的?”
“嗯,”太子臉色有些凝重,“不管怎樣,涼州淪陷已是事實,如今就該考慮怎樣收回涼州,但萬萬不能議和,一旦議和,西北民心就盡失了。”
李子卿放下茶杯:“皇兄可曾上書?”
太子搖了搖頭:“未曾,孤如今處境,議和又是太後祖母的意思,孤實在不能出麵頂撞。”
李子卿有些失望,但太子緊接著又道:“但孤還是上了書,隻不過不是反對議和,而是反對和親。”
李子卿呆住了:“皇兄為何...”
“議和可以,割地也可以,但若是讓皇妹再去吐蕃,大唐今後怎麼抬得起頭?”太子有些胖的身軀居然生出些威嚴,“孤知道太後祖母的想法,本來就議定了要和親,隻是起了戰事耽擱了而已,若是能再次和親換回涼州,那便是天大的劃算事。”
他抓緊了椅子的扶手:“但國事怎麼能像做生意一樣算計?孤可以忍受議和,但不能忍受唯一的妹妹遭受這般不公待遇!所以孤上了書,挨了頓訓斥,但還是沒能改變祖母的意思。”
李子卿的心中生出些暖意,她離座對著太子行了一禮:“明珠謝過皇兄。”
這麼多天了,自從回了長安,太子是第一個站直了說議和可以,和親不行的人。
太子的臉上出現一絲愧疚:“明珠,苦了你了。”
李子卿坐回椅子,穩定了下情緒,笑道:“其實也還好,若是能為大唐做些事情,明珠受些委屈也沒什麼,隻是明珠去了吐蕃,之後多半還是要看吐蕃南下的,到時便要淪為不忠不孝之人了。”
太子身體坐的更直了:“明珠此言何意?”
“吐蕃勢強,朝中大臣多想暫避鋒芒,連祖母也這般想,明珠不覺得有問題,”李子卿端莊的坐著,“但議和一事後患無窮,不止是西北人心,怕是大唐所有忠肝義膽之士都要涼了熱血,而吐蕃卷土重來又是必然的事情,到時的大唐拿什麼去擋吐蕃的鐵騎?”
李子卿的眼裏出現些傷感:“吐蕃再次南下必然不久,大唐又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準備?若是到時候一敗再敗,明珠嫁去了吐蕃,又怎能眼見大唐亡於吐蕃?到時也就隻能一死罷了。”
太子的神色也低落下來,半晌才說道:“明珠不要太過悲觀,若是...若是出現些奇跡呢?吐蕃內亂,或是和突厥反目成仇,或是大唐恢複了國力呢?”
他歎息一聲:“不是孤自欺欺人,而是現在也隻能拿這些來安慰自己罷了。”
正廳的氣氛一時有些沉重,李子卿幽幽開口:“若是皇兄監國,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