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眼看中秋近了,整個長安也洋溢在一種節日的歡騰氣氛裏。
中秋嘛,月都圓了,人也要團圓,又正好是豐收的節氣,自然也讓長安人臉上充滿了喜氣。
朱雀大街已經不設宵禁,聽說太後下了旨意,為了衝淡西北戰事帶來的人心浮動,今年的中秋不僅在宮裏要大辦宴會,還鼓勵民間也多辦詩會,太後更是要親臨宮門,攜文武百官與百姓一同祭月。
就在這種節日氣氛裏,一家掛著古怪名字的鋪子開業了,一家勾欄重新開門了,而長公主殿下也在這一日進了宮。
看起來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也確實沒對這個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起碼坐著馬車走在宮道上的李子卿,也對這些事情今後會產生的效應沒有什麼想象。
眼下朝會已經散了,自己昨日遞上去想入宮探望的折子也總算是批了,在得到旨意的第一時間,李子卿就興衝衝的出了門。
她有些感慨,自己回個宮都得專門申請,這日子算是沒法過了。
眼下馬車慢慢的朝著陳皇後寢宮去了,她一開始是準備去見太後的,但後來仔細一想,上次一鬧之後估計太後也不想看到自己,幹脆就沒去碰這一鼻子灰。
折子上表達關心敬愛就夠了,真讓她去和太後親情交融,她總感覺渾身不自在。
這些天李大有沒什麼消息傳出來,也就意味著無論是朝廷上還是宮裏,都沒有什麼關於她的風波,她好像在朝廷決定議和後就被選擇性的遺忘了。
這怎麼行?不搞事情那還是李子卿的性格嗎?
眼下該出手了,有些呆的陳皇後就是李子卿選的第一個目標。
馬車搖搖晃晃的停在後宮門口,太後賜了她宮中乘車的特權,可好歹是晚輩拜見長輩,真要把車子開到寢宮門口,那就有點失禮了。
陳皇後正笑吟吟的在門口等著,李子卿連忙趕上兩步:“怎敢勞皇姨娘出來迎接?明珠惶恐。”
陳皇後親昵的牽過李子卿的手往寢宮裏走著:“這些天本宮可著實有些想明珠了,隻是明珠搬出了宮,本宮想說說話也沒個人陪。”
拉著李子卿坐下,等宮女奉上茶,這次還沒等李子卿開口,陳皇後就先說了:“都出去,本宮要和明珠說些體己話。”
李子卿笑了笑:“這些天倒是聽見些宮裏傳出來的消息,說皇姨娘對宦官不那麼苛刻了,好些宦官都在念著皇姨娘的好呢。”
陳皇後佯作不悅:“這又是哪些人在嚼舌根子?”
說是這麼說,但眉眼間的笑意可做不得假,看來陳皇後多少是想明白了些東西。
李子卿也沒有點破,抿了口茶:“既然消息都出了宮,那說明皇姨娘在宦官間的風評是真的好起來了,或許再過不久,要是有人再說皇姨娘苛刻,就有人站出來反駁了。”
陳皇後點了點頭:“還得多虧明珠出的主意,以前啊,本宮也不願意去想這些,才白白讓淑妃占了便宜,以後可得多想想了。”
她看著李子卿的目光有些期待:“明珠今日有何事?可是還有什麼要教本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