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顧硯見麵的事沈夏並沒有告訴周氏,沈秋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幹脆便也沒說。
這件事就好像她平靜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過去之後,沈秋也就沒一直惦記了。
但是顧硯那邊,自從見過沈秋一次之後,心裏忽然就踏實了很多,不再像之前整顆心一直仿佛飄在空中一樣。
不過雖然得了沈秋的同意,但顧硯也沒就此每天去找沈秋。
相反,因為這個“兩年之約”,他倒是比起之前更加忙碌起來。
每天忙著公事連家都不怎麼回了。
永平侯見了倒是十分滿意。
畢竟是自己親兒子,即便平時看起來父子關係不算親近,但永平侯心裏也是在乎兒子的狀態的。
前段時間雖然顧硯表現的平靜,可到底與從前清心寡欲時不同,永平侯也能察覺出來,可因為這份不同於他有關,所以永平侯也不無法主動找他開解,隻能等兒子自己想明白。
好在這中間沒用太久,顧硯就恢複正常了。
永平侯不知道背後發生的事,隻當他是想明白了,心裏踏實以後,也就不再怎麼關注這個兒子了,繼續忙碌自己的事。
沈秋那邊的生活一如既往的忙碌。
最近冷飲店生意火爆,火鍋店那邊雖說到了淡季,可也並不是沒生意了。
所以沈秋還是得兩頭顧。
又加上家裏飯館最近生意特別好,每天都是客滿的狀態。
沈秋在忙碌之中便又琢磨著,要不要開個分店,將生意再擴大一些。
她找到周氏商量這事兒。
周氏聽完立馬陷入了沉思。
這段時間因為沈秋忙著另外兩邊店裏的事,現在沈家飯館這邊已經基本全由周氏和沈夏他們接手了。
最開始自然還是有些忙亂的,可沈秋也有意鍛煉家人的能力,想著凡事不能總靠她一個人。
所以在刻意放手了一段時間後,周氏他們倒是真被鍛煉出來了一些。
如今許多事情基本不用沈秋打理,也能安排的井井有條了。
所以在沈秋提出想開分店以後,周氏第一反應不是不行,而是想著,分店要不要開大一點,以及這附近還有什麼好位置可以用來開店的。
“可以是可以,不過最近店裏太忙,開分店的話,需要另外去看店麵,怕是抽不出來人手。”
飯館的櫃台是每日過賬的地方,得安排自家人看著,如今已經由沈夏全盤接手了。
後廚那邊也離不開人,周氏總不放心,得自己親自盯著菜品的質量。
畢竟開飯館,菜的味道如何,是很重要的。
雖說後廚現在幾個大廚已經可以獨自掌勺了,但周氏就怕萬一哪天出什麼紕漏,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盡量親力親為的去操辦。
至於沈二郎,如今已經不是單純在店裏幫忙上菜跑堂了。
跑堂的事情已經交給了店裏的兩個夥計去忙活,至於他,除了每天盯著兩個夥計幹活兒以外,還得負責聯係店裏跟外麵溝通的一切事宜。
比如每日定菜定柴火,還有廚房剩餘的菜品如何處理,等等一係列事情。
而看店麵這種事,自然不可能隨便找個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