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陣寒暄,王梓鈞一行人才被眾星拱月地擁著進村。
王賢景一邊走一邊說道:“39年的時候,咱家的鏢局被日寇充去做了臨時兵營。我帶著老六老七,還有一眾妻小逃往河.南,就此跟大家失去聯係。42年的時候,又遇上河.南大災,逃出來的一家人死了六口,老七也是那時候去的。我跟老六又帶著家人輾轉安.徽、湖.北,到處打聽你跟老四的消息,可戰事日日在變,也沒個準信。老六後來入了新四軍,才當幾個月的兵就陣亡了,家裏就剩我一個男人撐著……解放後,我帶著家小回到cang州,咱家的鏢局被充了公做糧食局的辦公處。說明情況後,政府也補償了我一些銀錢,後來我又遇到了回來的老四。老四說你跟著老蔣去了台.灣……”
王賢景已經七十有五了,佝僂著身子說話很費勁,雖然是鏢局練家子出身,但逃難那幾年虧了身子,現在已經垂垂老矣。
好不容易回到王賢景家中,村民們熱熱鬧鬧擠做一堂,不時有人進來祝賀。鄉裏的領導也是一陣噓寒問暖,鬧了好半天大家才離開,堂屋裏終於安靜下來。
王梓鈞一家的先祖乃是太原王氏,不過族譜裏的一世祖隻記載到“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的王之渙,大概是王之渙留下的旁支一係。雖非大戶,但當年王家在此地人丁也挺興旺。
王賢致問道:“大哥,家裏族譜還在嗎?”
王賢景搖頭道:“不在了,十多年前就燒了,你跟老四都是kmt反動派,家裏哪敢留那東西。”
王賢致問:“家族還能尋見其他人嗎?”
王賢景歎道:“渡口村那邊叔公那支還留下了幾戶,小蘇莊也有幾戶。城裏還有一戶在當幹部,不過沒什麼來往,至於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王賢致道:“我這次回來,除了探望你們之外,還想帶著兒孫回來續續族譜。”
王賢景回頭看向王梓鈞等人,笑道:“這都是老二你的後人?”
王賢致拉過王梓鈞和王梓芸,說道:“這是長女王梓芸,這是小兒子王梓鈞,還有個不成器的大兒子在台.灣蹲班房,不提也罷。”
“坐牢啊,是犯了什麼事,要不要緊?”王賢景連忙問。
王梓鈞插嘴道:“大伯,小事情,過完年沒多久可以能出來了。”
王賢致又指著吳曉珍和王書翰道:“這是長媳吳曉珍,這是長孫王書翰。這是二媳婦林清霞……”再介紹時王賢致卻犯了難,朝王梓鈞遞了個眼色讓他自己解決。
王梓鈞笑道:“大伯,她們都是我老婆。這是……”
王賢景見王梓鈞老婆好幾個,兒女一大堆,立即朝王梓鈞豎起大拇指,讚道:“好,好,我王氏人丁興旺,可喜可賀!嗬嗬,老二啊,你這小兒子我喜歡,有我當年的風範!”
王賢景把族人都招來,呼啦啦二十多個人,除了他跟老四王賢振的後代外,還有幾個死去兄弟的後人。
王梓鈞眼前一下子就冒出四個堂兄一個堂姐,八個侄兒侄女,聽說還有三個堂姐嫁去了鄰村。
“快給你二爺爺磕頭!”王賢景敲著拐杖給孫子輩下命令。
“二爺爺好。”一個個孫子輩全沒躲過,就連已經快二十歲的王書全都得老老實實的跪下磕頭。
王梓鈞早已經準備好了紅包,跪一個他就在旁邊幫著發一個紅包。
每個紅包包得不多,也就伍佰元人民幣而已。可現在用的是第三套人民幣,最大麵值也才十元啊,五百塊錢就得用五十張10元大鈔來包,弄得每個紅包都脹鼓鼓的快撐爆了。
幾個年紀小的侄兒侄女紅包剛拿到手,便被他們的老媽給收繳過去。幾位妯娌打開紅包一看,頓時驚得眼珠子都直了——這個老爺子出手也太大方了吧!
王梓鈞的某位堂嫂嘀咕道:“要是天天有頭磕就好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