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金馬盛世】(2 / 3)

最後的效果也不錯,《風聲》裏製造出來的懸疑緊張氣氛,讓此事的觀眾頗為受用。加上新聞局幫著宣傳,《風聲》在今年台.灣本土票房榜中,暫時排名第五。

接下來的兩個提名,一個是拍了《蝶變》的徐克,另一個是來自第一影業機構的包鬆仁。

幾個新人導演中,三個來自台.灣,一個來自香港,還有一個來自日本。

其中拍《春寒》的陳俊良肯定拿不到獎,因為新聞局對這部所謂的抗日片頗有微詞。拍《香火》的吳文欽也沒多大希望,因為這部片子中亮點實在不多。

“下麵有請中華民國著名導演李嘉先生公布獲獎人並頒獎。”

一個五六十歲。頭發花白的老頭向台上走去。此人抗戰時在廈門做記者和編輯,後來在台.灣中影公司做製片處製作主任。五六十年代拍過許多受歡迎的電影。梅長齡從中影公司調到中國電視台做總經理後,這位李嘉先生也跟著去了中視做電視劇的戲曲指導。

李嘉說道:“今天非常高興能來做頒獎嘉賓,因為我頒的是新晉導演獎。金馬獎設立這個獎項,我覺得非常好。要多給年輕人露臉的機會。”說著他拆開信封,看了上麵的名字後臉色微微一變,不過很快恢複正常,宣布道,“獲得最佳新人導演獎的是小林仁秀。”

很顯然。這位經曆過抗戰的老先生,對日本人是很不爽的,把獎杯交給小林仁秀時,他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坐在另一邊的黃漢卓有些無語,兩個最佳新人獎全被王氏影業拿去了。他的第一影業隻能在一邊看著。(說找不到黃漢卓這個人的書友,其實人家叫黃卓漢。第一次筆誤之後,老王懶得改。就一直將錯就錯。黃卓漢是很牛的一個人。製片、編劇、導演、攝影、剪輯、發行樣樣精通,號稱“十項全能”。)

小林仁秀從李嘉手裏接過獎杯,並沒有謝謝這個,謝謝那個。而是說道:“我的父親是日本人,我的母親是在日華人。我從小就喜歡中國的文化。我在這裏非常榮幸的宣布,我已經加入了中華民.國的國籍。從今以後,我就是個完完全全的中國人,我叫林仁秀,再沒有小林仁秀這個人。”

這般仰慕天朝的發言,立即贏得了在場所有華人的好感,就連那位有些仇日的李嘉老爺子,也終於展露出真心的笑容。

王梓鈞卻覺得,這廝太無恥了。跑到領獎台上做這種發言,無非就是為了擺脫他現在的尷尬身份。要知道,國民.黨這些年的抗日反.共宣傳不是沒有效果的,民間有一大部分人對日本印象惡劣,而小林仁秀想要在台.灣發展,就必須丟掉日本人的身份。

也不知道他以後會不會後悔,再過幾年,日本人的身份在台.灣可就吃香了。

我們的林仁秀先生顯然還沒丟掉他作為日本人的習慣,來了個日式標準鞠躬,才激動地走下台。

接下來是評選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和配樂,全被胡金銓的《山中傳奇》拿走。而胡金銓又是王氏影業的導演,也就是說,開場四個獎,全被王氏影業所得。

這不是金馬獎的評審們偏心,而是王氏實力的體現,王氏如今彙聚了老中青三代優秀導演,各種類型片層出不窮。無論是票房還是獎杯,王氏影業在港台兩地當屬第一。

當然,中影公司和台製廠這種國民黨黨營電影機構不算。

至於第一影業機構,無論承不承認,這兩年都一直在追趕與模仿王氏影業,甚至也如同王氏那樣,專門拆分出一個娛樂經紀公司。

而香港呢?邵氏已盡顯疲老之態,漸漸跟不上電影發展的腳步,還在沿用十年前那一套。鄒文懷的嘉禾顯然已經壓住了老東家邵氏一頭,不過似乎發展也到了瓶頸。

倒是思遠影業發展迅速,不過卻一直不能如邵氏與嘉禾那樣形成氣候。畢竟再怎麼說,思遠影業也隻不過是嘉禾的一個衛星公司。

香港這幾年最最風騷的就數許冠文幾兄弟,以及他們的許氏兄弟電影公司了,出產的部部全都能排進年度票房榜前三。不過這並不能說明什麼,許氏兄弟電影公司的電影再賣座,也不過是一家比較好的製片公司而已,不僅沒有發行能力,甚至因為從最初沾上了向華強,他的電影就是新義安的洗錢工具。

去年王氏影業的電影年產量是19部,而今年才十月份,已經有16部上映了,相信到年尾,很可能會有25部左右的年產量。東南亞已經完全成為港台電影的傾銷市場,王氏的影片部部都在那邊圈錢。東南亞各位相繼出台的抵製外來影片法規,也因損害了其本國的片商的利益。不得不出了又廢,廢了又出。

而在日本。王氏每年至少有三部好片在日本上映,算是在複興的日本電影市場站穩了腳跟。

接下來的最佳劇情片錄音和插曲兩獎,也分別被王氏旗下的《山中傳奇》和《歡顏》給奪走,好像這金馬獎就是王氏影業的專場一樣。

“熱烈歡迎來自滾石的陳淑樺小姐。為大家帶來《愛江山更愛美人》!”

陳淑樺穿著一件白色連衣裙,披著長發從後台慢慢走出。人未至,歌聲已經先響了起來:

“道不盡紅塵奢戀,

訴不完人間恩怨,

世世代代都是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