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還沒等段鍾譚湊上去,王梓鈞早被一群一群的歌迷圍住。
“唉!”段鍾譚歎息一聲,看來今天又不能和王梓鈞聯係上了。
段鍾譚對主演出台的高淩風沒什麼興趣,轉而向其他幾個小演出台走去,他想看看今天能不能發現幾個有潛力的歌手。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繁榮的都市過渡的小鎮,
徘徊在文明裏的人們……”
從沒有聽過的歌曲傳入段鍾譚的耳朵,段鍾譚心中一震,尋著歌聲飛快地擠過去。等看到唱歌的人,段鍾譚不禁笑了。他從76年開始做音樂雜誌,羅大佑為電影創作的一些歌曲,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羅大佑這邊演出台下聚集的樂迷越來越多,轉眼之間已經有數千上萬人,甚至比高淩風那邊的主演出台還多。
不似王梓鈞唱《愛之初體驗》時那種瘋狂,大多數樂迷都是站在那裏側耳傾聽,臉上露出若有所思或者回憶懷念的表情。
周華健作為一個剛到台北隻有兩天的香港人,隻是覺得這首歌還不錯而已,他無法理解身邊的樂迷為什麼會對這首歌如此大的反應。
段鍾譚卻是知道,如果這首《鹿港小鎮》不被當局封殺的話,羅大佑絕對要火,甚至有專業唱片公司幫忙的話,憑這一首歌,羅大佑就能擠入一線歌手的行列。
台.灣這幾年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來到城市。在繁榮的同時,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來自小地方的年輕人站在大都市裏,繁華與霓虹與他們格格不入,未知的前途讓他們產生不滿與恐懼的情緒,而更多的卻是迷茫與失落。
羅大佑這首《鹿港小鎮》,正是唱出了此時台.灣所有草根群體的心聲。如果說王梓鈞剛才那首《愛之初體驗》是唱歌年輕人和搖滾愛好者的愛情歌,那麼羅大佑這首《鹿港小鎮》,則是所有台.灣草根的呐喊怒吼,以及對當局經濟發展政策的質疑與拷問。
距離小演出台很遠的地方,擺脫了樂迷糾纏的王梓鈞,默默地聽著羅大佑的歌,又驚又喜。
羅大佑這首《鹿港小鎮》,可是首政治歌曲,居然整整提前三年出來。另一個時空,這首歌一出就紅爆整個台.灣,各種“鹿港小鎮餐廳”、“鹿港小鎮遊戲廳”、“鹿港小鎮維修站”蜂擁而出。
隻是,唉,估計不出一個月,這首歌就會被當局列為禁歌。今年的歌曲審查雖然放寬了不少,但這種公然質疑蔣經國政策的歌,恐怕還是難逃處罰。
李登輝為了做樣子,表現自己對音樂節的重視,是準備在這裏看一個小時的表演再離開的。他正聽著高淩風唱歌,突然一個下屬湊到他耳邊說了幾句,李登輝就站起來朝羅大佑那邊走去。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裏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在夢裏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
廟裏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
……”
一分鍾後,李登輝滿臉鐵青,小聲地責問身邊的下屬:“這些歌手的演出歌曲,你們都沒有審查過嗎?”
那下屬也是滿臉土色,不是怕李登輝,而是怕蔣經國,這首歌嚴格算起來,可是反蔣經國的啊!
不管如何,李登輝他們也沒權利直接上台趕人。蔣經國上台之後的幾年,對言論的管製越來越鬆,早已經不像當初那樣,說一句對黨國不好的話就能直接抓人。
唱吧,唱吧,隻要不發唱片,就沒人會來管,最多規定正式場合不能唱這首歌。
音樂節要持續到大半夜,王梓鈞隻待了半個小時就準備離開,卻終於被伺機等候已久的段鍾譚逮住。
“王先生,請等一下。”段鍾譚截住王梓鈞。
王梓鈞停下來,身後的李京浩跨前一步。
段鍾譚道:“我是《滾石》雜誌的段鍾譚,不知道能不能為王先生做一個專訪。”
台.灣《滾石》雜誌的段鍾譚,不就是後來滾石唱片的老總麼?王梓鈞笑了笑,指著遠處道:“段先生,我覺得今天那位唱《鹿港小鎮》的歌手更值得專訪。”
段鍾譚笑道:“我要是給羅大佑做專訪,恐怕《滾石》會惹大麻煩。”
王梓鈞看看四周,說道:“好吧,去那邊的小吃攤談談。”
段鍾譚欣喜於能專訪王梓鈞,王梓鈞卻是心中好笑,前不久才決定要跟段氏兄弟一起辦滾石唱片,眼下就來了一位姓段的。
王梓鈞最看好的,還是段氏兄弟對華語音樂的理解,以及對華語音樂市場的了解,這些都是滾石唱片能夠迅猛發展的重要因素。鄭振坤已經老了,思維還停留在六十年代,不能很好地理解年輕一代的音樂需求,根本沒法和做了好幾年專業音樂雜誌的段氏兄弟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