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斯蒂芬.金的小說版《肖申克的救贖》,也在公映的同一天投放市場。
毫無疑問,斯蒂芬.金在美國的號召力是驚人的,隨著小說版《肖申克的救贖》熱賣,許多書迷也因此走入影院,大大地刺激了電影版的票房。而王梓鈞的書迷和歌迷也有不少來捧場,這也成為支撐票房的一支生力軍。
《人物》和《北美世界日報》的報道陸續出來。《北美世界日報》的受眾還不多,但因為報道出王梓鈞一些不為人知的消息,因此銷量大漲,居然破冰式地在美國打開了局麵。而王梓鈞力挽狂瀾,讓一家香港電視台起死回生的事跡也傳揚出去,這時的美國人民才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年輕的中國導演,不僅是工業光魔、d&t電影公司的老板,甚至手裏還掌握著一家電視台。
奧黛麗.赫本跑去亞洲和王梓鈞一起做慈善的消息,也引起了轟動,外界對此議論紛紛,八卦消息層出不窮。
《人物》周刊的報道要專業得多,但同樣很煽情,因為這本周刊最初走的就是煽情路線,後來慢慢地才轉變過來。在報道中,王梓鈞成了一個身具天賦,又勤奮努力自學的好孩子,而且還有專業人員點評王梓鈞的各種理念。
《人物》周刊的報道,同樣給王梓鈞帶來不少關注,許多人想去看看這個先後才沒過書市和歌壇取得成功的中國人,究竟能拍出什麼樣的電影。
這樣全方位輿論轟炸,使《肖申克的救贖》在上影一周以後,票房突然來個爆發式增長,幾乎場場滿座。以至於院線商不得不增加《肖申克的救贖》的上映畫布。
這個場麵,不僅讓同時期上映的其他電影的導演和公司傻了,就連王梓鈞自己都傻掉了。
本來在王梓鈞的想象中,《肖申克的救贖》就算宣傳做得再好,但由於電影題材的原因,它也屬於小眾向,最後的票房肯定不能和《人鬼情未了》相比,更不能拿去和《星球大戰》碰。
可是如今出現的情況遠遠超過他的預期,雖然民間普通人對於《肖申克的救贖》的關注還趕不上《星球大戰》,但媒體對於《肖申克的救贖》的評價和追捧,確實出奇的高。
於此同時,男主角的演員羅伯特的演技再度被肯定,聯係其去年的《出租車司機》,說他是好萊塢青年一代最具實力的演技派之一。而西德尼這位黑人影帝,在片中的表現也是精彩豔豔,許多影評人認為,這是西德尼在十多年前獲得影帝之後最好的表演。
麵對叫好聲和高漲的票房,王梓鈞的野心也漸漸膨脹起來,準備衝擊明年的奧斯卡。
《星球大戰》雖然票房巨牛,獲獎也是肯定要獲,但那些獎都是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音效等,絕對無法獲得最佳表演類的獎項,幾個主演演技太一般了。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爭不過,自己的電影獲得一個什麼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也很不錯啊!
隨著票房節節提升,在這個沒什麼牛片上映的秋季,《肖申克的救贖》簡直是橫掃美國影壇。麵對這種情況,王梓鈞心滿意足地返程回台灣去。
到了十一月,《肖申克的救贖》北美票房已經破億,雖然跟《星球大戰》比起來還差得遠,但已經穩居年度票房的亞軍。
王梓鈞對這個數字十分滿意,要知道十多年後的原作,其北美累計票房才兩千多萬啊。
王梓鈞心情愉快,好萊塢的另一位鬼才導演斯皮爾伯格卻是非常鬱悶。他的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本來打算明年夏天上映的,因為裏麵許多特效的後期需要精細處理,還有一些部分需要慢慢的琢磨。
可製片公司卻因為《星球大戰》引起的科幻熱,逼他馬上就上映手裏的半成品。
這不是見鬼嗎?
可惜胳膊扭不過大腿,此時的斯皮爾伯格大神還沒有跟製片公司叫板的實力,隻好捂著臉把一部半成品推出來。
大神就是大神,一部科幻半成品電影,借著《星球大戰》的科幻熱,其票房的火爆程度甚至和《肖申克的救贖》不相上下。
而直到《第三類接觸》的上映,美國影壇《肖申克的救贖》一家獨大的局麵終於打破,《肖申克的救贖》票房增長也迅速緩慢下來。
對於王梓鈞在美國引起的轟動,港台媒體進行了大肆的報道,聲稱這是華人導演在美國打的又一個勝仗。
由於幾個月前,李小龍的新片跟《星球大戰》撞車,被撞得頭破血流,鄒文懷放下豪言打入北美電影市場的電影铩羽而歸,包括邵逸夫在內的不少電影公司老板可是看了笑話的。
一些悲觀的媒體也認為李小龍遭了滑鐵盧,看來會消沉下去,華語電影人終究是幹不過美國大片。
現在王梓鈞的《肖申克的救贖》突然橫掃北美電影市場,就像一個打了敗仗的軍隊,突然殺出一個英雄。
港台媒體對於王梓鈞的報道,簡直就像在造神——電影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