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下《喋血孤城》的一家法國電影公司更絕,眼看著王梓鈞被越炒越熱,他們幹脆一鼓作氣,出了10萬美元請王梓鈞拍攝了一組寫真。
下身穿著牛仔褲,上身套著件絲綢西裝,裏麵卻空無一物,露出健壯的胸膛,為了收斂這種野性,腦袋上又戴了一頂紳士禮帽。
最後出來的大概有二十多個造型,尺度最大的就是半裸,展示男性的雄性美感。那攝影師發現王梓鈞背後有紋身後,又特意加了幾張背部特寫。
當這組寫真在法國發售時,王梓鈞早已回到了台灣,在得知其銷量後,王梓鈞鬱悶得要死,十萬美元的出鏡費,收得太少了啊。
此時關於王梓鈞的報道已經蔓延到歐洲其他國家,隻不過沒有在法國那麼火而已。
當王梓鈞的寫真集一出,頓時引起了不少法國女人的哄搶,特別是那些閨中怨婦。最好a]p}。
要說,王梓鈞的身材肯定比不上那些健美選手雄壯,長得再帥,可是多半不符合歐美人的審美觀,但這都是其次的。那些追捧他的法國人其實最初也就是圖個新鮮,如果沒有後來八卦雜誌和《時尚》湊熱鬧,估計《itil》的報道過了個把星期就會被人忘掉。
可是突然來個數連擊,《時尚》這種有品位有原則的雜誌都加入進來,那麼引起風?潮則是必然的。而最後一擊出寫真,則是電影公司的發行宣傳手段,倒是讓一些名嬡怨婦如獲至寶,每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拿出來細細品味欣賞。
就在王梓鈞寫真發售的半周後,《喋血孤城》終於在法國上映,300多家影院居然全部爆滿。這裏麵的觀眾,幾乎都不是為了明星和電影而來,主要是被報道影響,對王梓鈞好奇而已。
不過《喋血孤城》的超時代畫麵和殘酷寫實鏡頭,也沒讓那些買票進來的觀眾失望。事實上法國人也不是一味的追求浪漫和藝術,這炮火連天的場景讓他們大呼過癮,大概有後世看阿凡達的感覺。
繼法國之後,歐洲其他國家和美國也陸續上映,歐洲首周總票房達到了哼哼2萬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法國人貢獻的,畢竟王梓鈞在法國太火了。
而美國那邊則有些慘淡,首周票房隻有6-4萬美元,而且買票的大都是美國華人。
相對於白人和黑人的不感興趣,美國華人在看了《喋血孤城》之後則是奔走相告,特別是米高梅在打出首部打入戛納電影節的華語影片宣傳語時,更是激發了他們的歸屬感。
就像李小龍的《唐山大兄》一樣,《喋血孤城》在美國最初也是靠華人撐起的票房,繼而才影響到白人去觀看。
到了第二周,隨著米高梅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美國兩周總票房一下子飛漲到170萬美元。而看過電影的美國人,幾乎都對裏麵的戰爭和搏鬥情節所吸引。
甚至有資深的影迷反複觀看後驚訝地發現,原來裏麵每一個士兵開槍的鏡頭都是經過導演精心設計的,怎麼看怎樣覺得舒服。到第三周,美國總票房增長到310萬,在影迷增加的同時,還有不少回頭客,看樣子,這部電影可以足足放映兩個月。
不過這些都跟王梓鈞沒什麼金錢關係了,因為他已經把當地的發行權賣給了發行商。
卻說那天王梓鈞帶著獎杯和團隊回到台灣,剛走下懸梯不遠,就被外麵的陣仗嚇了一跳。
無數他的影迷、歌迷自發的或有組織的守在機場,若不是舉著支持王梓鈞的牌子,估計會被當局看成是聚眾鬧事的。王梓鈞捧得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大獎的消息前幾天已經傳回了亞洲,這可是入主戛納的第一部華語影片啊。台灣媒體大書特書,教育部更是直接宣布對王梓鈞頒發嘉獎令,以表彰他對中華民國的教育文化藝術事業所做的貢獻。
而影協那邊,更是第一時間邀請王梓鈞加入,並連續幾天開會,研究王梓鈞導演的電影和電視劇,年討中華民國電影的發展。一時間,似乎王梓鈞成了台灣電影的代表人物。
而香港和東南亞的媒體,無論是不是娛樂和電影雜誌,都在不亦樂乎地報道這一則新聞。而王梓鈞和特呂弗、克萊爾等人擁抱、交談的合影,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裏弄來,全都刊登出來,好像王梓鈞成了國際大導演一樣。
另外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關於王梓鈞和加西亞的緋聞,不少人看到兩人挽著手走紅地毯的照片,都覺得是一對金童玉女,很是搭配。而港台許多人認為王梓鈞如果能泡到一個金發碧眼的外國美女導演,則是長了華人的威風和誌氣。不少富家花花公子,也成了王梓鈞的擁躉,泡法國美女導演,可比玩學?生妹、辦公室女郎更有成就感。
一些感情家庭類節目也拿王梓鈞和加西亞的緋聞拿來說事,開始討論華人與白人如何相處,如何培養感情,如何避免組成家庭後因觀念和傳統不一致而帶來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