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風繼續吹】(2 / 2)

電台的負責人本來是不願意播送粵語歌的,還是海山唱片公司塞了大筆公關費才決定給他試播三天。結果從第一天播出開始,電台的電話直接被打爆了,都是聽眾打來詢問歌曲信息的。

現在電台裏那位接電話的小姐已經辭職了,她每天至少要接五百個電話,結果回家睡覺時耳朵裏都是電話鈴聲。

除了普通市民,震動最大的卻是專業人士。許多人像黃沾一樣,親自跑到電台裏來詢問,結果沒有獲得任何關於歌手和歌曲作者的信息。

一首粵語歌造成這種從上到下各個階層集體轟動,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當前香港的社會環境。

北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實行對外封閉的政策。可是香港卻迅速發展成對外開放社會,不但經濟起飛,而且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網絡中的重要成員。英港政fu雖實行殖民主義,但對法治和人權的重視,卻也是別的華人社會難見。同時,大陸生活水平和香港的差距越來越大,令香港人產生了優越感。

開始的時候,港人同台灣人一樣,集體情懷都是懷念大陸家鄉。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陸和香港又相互隔絕,港府有意無意地限製港人的“中國意識”,港人的“中國人”身份,根本難以建立。代之而起的,是一種發自民間的本土庶民jing神。

這種庶民jing神用什麼來表達呢?既能區別於英國、又能區別於大陸,還能代表香港自身,那就隻有粵語了!

在粵語歌和電影流行之前,大多數香港人其實是稱呼自己為中國人的,但粵語流行起來後,便逐漸自稱香港人,而且語氣裏頗有些自豪。

如今這些本土庶民情緒的積累已經達到了頂峰,上個月雨災後的社會反應更是讓這種情緒到了爆點,而王梓鈞的《千千闕歌》,就像一根火柴,將這種情緒給點燃、引爆!

三家親共和三家親台的報紙還在對罵,但其他的報刊、雜誌卻已經把關注的對象轉移到《千千闕歌》上。

一些專家說用粵語唱歌土裏土氣、俗不可耐,而大多數人卻拍手讚成,其中以黃沾和顧嘉輝為主要代表。

他們稱港人要有港人文化和jing神,而粵語就是最好的載體。

而且從專業角度來講,《千千闕歌》這首歌本身的質量就是上乘之作,不管是國語還是粵語,都是值得一聽的。

論戰隻進行了兩三天,反對的聲音就被如cháo的讚譽聲給壓了下去。於是大家又紛紛猜測,《千千闕歌》的演唱者和作者的身份。

可惜電台那邊是海山唱片香港公司的工作人員去接洽的,他們也不知道底細。記者們跑去海山公司采訪,那裏的員工卻三緘其口,隻說唱片過幾日就要發售,請大家隨時留意音像店。

直到電台播出五天後,才有參加了鄧麗君歌友會的歌mi說出這首歌是王梓鈞唱的。

一時間輿論嘩然,因為大家之前的猜測,都說演唱者和詞曲作者是香港人。

這,這簡直就是丟臉!

原先媒體還鼓吹,這是香港本土jing神和文化的崛起,結果轉眼演唱者就成了台灣人。

於是乎,一些報紙又開始罵王梓鈞,說他冒名頂替,其實是借這首歌炒作他的電影。王梓鈞一夜之間又成了罪人。

就在《喋血孤城》在港上映的第十六天,《千千闕歌》在電台播出的第六天,《千千闕歌》突然從電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首粵語歌,叫做《風繼續吹》。

“風繼續吹,不忍遠離

心裏亦有淚,不願流淚望著你

過去多少快樂,記憶何妨與你一起去追

要將憂鬱苦痛洗去,柔情蜜意我願記取

……”

癲狂了,每天守在收音機前等著聽《千千闕歌》的聽眾都癲狂了。

真是的粵語歌之風繼續吹,之後的幾天裏,街頭巷尾大人小孩口中都在唱著:“風繼續吹,不忍遠離……”

一時之間,好像你不會唱幾句《千千闕歌》和《風繼續吹》,就沒臉在香港活下去一樣。

《風繼續吹》播送的三天後,電台主持人突然說了一句:“擁有六首經典粵語歌曲的《千千闕歌》唱片,將於明天上午九點港各大唱片商店銷售……”

這句話像是一顆炸彈,立即就在港島爆炸開了。

當天晚上,一些音像店mén口已經有人搬來板凳坐下。這些人猜到了明天唱片售賣的火爆,因此打算整夜排隊,就為能第一時間將唱片買到手。

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