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電影公映的第二天,《十四女英豪》強大的明星陣容、不俗的宣傳力度、巨大的投資、邵氏的可信度、“恢宏”的場景……讓其再次爆滿,觀眾紛紛排隊買票。
而王梓鈞這邊,由於今天亦舒的影評,讓不少人走進了影院觀影。
台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這句話不是蓋的。亦舒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寫書,如今已經積累了一大批死忠粉絲。每次隻要亦舒影評中叫好的電影,這些粉絲多半都會買票去看。再加上兩成票房捐款和由於報紙對罵的不明圍觀群眾,以及昨天觀影人的推薦,今天《喋血孤城》的平均上座率居然達到了65,最高上座率達到了八成。
今天金庸、倪匡、梁羽生等人,也被王梓鈞邀請去觀影,而且各自帶著家屬。
轟隆的炮火、殘酷的廝殺、戰場上的婚禮……一切一切都帶給人一種別樣的震撼。
熒幕上,殘片瓦礫之間,硝煙彌漫,周圍四處都是屍體,柯受良扮演的二虎穿著破爛的棉衣大喊:“還有活著的人嗎?還有活著的嗎?”
沒人回答,大頭兵二虎站直了身體,孤零零地立在街頭,吼道:“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現在,聽我指揮,檢查彈藥,準備戰鬥!”
“嗚嗚嗚……”影院裏傳來嗚咽聲。
一個觀眾罵道:“他媽的,老子被人砍都沒哭過,這破電影怎麼看著他媽的想掉眼淚!”
他旁邊的人罵道:“哭個吊,媽的,學著點,以後砍人的時候就要這樣。兄弟們都死完了,也要給老子頂住!”
王梓鈞的《喋血孤城》對餘程萬的展示完全不一樣,不似後世那部電影那樣,生生把一個***將領塑造成一個被拋棄的怨婦,而是更多的展現一個軍人的熱血。
最終的大**從餘程萬發給戰區長官的電報開始: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第74軍萬歲……”
緊張的音樂響起,讓觀眾的心都糾起來。
直到殘兵與日軍廝殺,那位觀影的大佬也忍不住喊起來:“他媽的,弄死他!對,咬,咬死……衝啊!就要衝出來了,老子當年被四十多個人砍都能衝出來,殺出去……”
倪匡還好說,這位年紀稍輕,心中雖感慨,卻沒達到觸目傷懷的地步。金庸和梁羽生看得卻是熱淚盈眶,他們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自然知曉這電影幾乎就是還原了那個時代的戰場。
特別是王梓鈞在***撤離百姓的時候,常德百姓在路上遇到日軍,許多人躲在路邊草叢裏不敢出生,大人把小孩子的嘴巴也捂住,最後生生地讓小孩窒息而死。這種渲染,比讓日軍直接殺死小孩都要直接、殘酷。
不用說,男觀眾看得熱血沸騰,被裏麵的英雄主義和男人間的豪情感動得眼淚稀裏嘩啦;而女觀眾則是看著一個個被塑造出來的英雄相繼死亡,而傷心得稀裏嘩啦。反正,王梓鈞的煽情,再次達到了效果。
金庸抹了把眼淚站起來,感歎道:“這是部好電影啊,這次邵大亨碰到硬石頭了。”
倪匡則是讚歎道:“沒想到電影還能拍成這樣,這王梓鈞真是個鬼才,樣樣事都讓他做得完美無缺。”
梁羽生說:“我回去通知幾個老朋友過來看看,這種片子不看不行,會後悔的。”
出了影院,與前一天相似的,兩部電影的觀眾都是奔走相告,告訴親朋好友說,電影怎麼怎麼好看,不看後悔。
除了《喋血孤城》的上座率有所上升外,兩部電影在觀眾中的口碑,都是非常的好,凡是看過的觀眾都極力推薦。
隻不過,在像金庸、亦舒這樣的特殊觀眾眼裏,《喋血孤城》是完全把《十四女英豪》比了下去。
但僅從票房來說,第二回合,邵氏依然是完爆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