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票房大戰·四】(2 / 2)

劉成一看,覺得有好戲上演了,明天繼續關注。

王梓鈞在酒店裏,看著《大公報》和《文彙報》的報道,驚出了一身冷汗。幸好那天林振發還沒來得及把黑材料投到這兩家去,否則以他們的大陸背景,指不定還比《言報》報道得更加歪曲。

林振發也是不知道這兩家報紙是大陸的,否則他早就投去了。

不過王梓鈞的擔憂其實是多餘的,《大公報》和《文彙報》雖然是**在香港的宣傳陣地,但他們想要在此立足,一些基本的規則還是要遵守的。就在二十年前,由於《大公報》、《文彙報》、《新晚報》為大陸大肆鼓吹,結果造成三報相繼被英港政府查封,總編被抓,在此情況下,**不得不改變策略,換一些比較柔和的總編過來負責。

此時這兩家報紙的老總都是為人正直開明的真正報人。其中《文彙報》的總編金堯如是**在香港***和宣傳工作的負責人之一,但他的報道原則卻是公正、真實,對台灣的報道亦是如此。後來金老總在文.革期間被抓回大陸,運動結束後才出獄複職。直到八十年代末那場運動(大家知道的),金堯如聽聞之後,在文彙報社論中寫了四個字:痛心疾首。繼而主動***,遠走美國。

金庸和邵逸夫是有交情的,所以《明報》夾在中間,對兩部電影的報道很客觀。不過其他報紙就沒那麼淡定了,除了《明報》外,為王梓鈞叫好的文章都是收了錢的,而且順帶還挖苦了邵大亨的吝嗇。說他旗下的無線台雖然號召明星義演,籌款900萬,但那都是市民和演員的,他自己出的幾萬塊錢跟其財產、地位根本不相稱,反而還不如王梓鈞這個外地人。

而且,這個吝嗇鬼的電影場場爆滿,卻一毛不拔,王梓鈞的電影被他打壓後,平均上座率隻有五成,卻依舊拿出了兩成的票房捐款,高下立判。

而另一些跟邵氏有關係的報紙,則有意無意地拿《言報》中的論調,和《喋血孤城》中**裸的血腥說事,對王梓鈞大加抨擊,極盡挖苦之能事。

一時之間,香港市民對這批王、批邵、批《言報》的三種論調給搞得頭昏腦脹,到底哪一家說的是真的?

更有仇富的人認為,不管是王梓鈞還是邵逸夫,反正有錢人沒一個好的,狗咬狗活該!

管偉華今天去聯係籌備鄧麗君的歌友會去了,鄧麗君看著各種報紙皺起了眉頭。王梓鈞的為人她還是很相信的,她還記得去年初夏,歌唱比賽中那個歌唱技巧有些青澀的陽光少年。說他是無惡不錯的惡棍,這怎麼可能?

拿起報紙,鄧麗君來到王梓鈞房間裏,見他正一邊抽煙,一邊寫著東西。走過去一看,卻是在給一些新歌譜曲。

“你還有空寫歌?”鄧麗君哭笑不得,她本來還想過來安慰王梓鈞的,結果這人根本沒當回事。

王梓鈞笑道:“我在準備發今年的新唱片。”

“哦,是嗎?準備什麼時候發售?”鄧麗君問。

“就在這個月。”王梓鈞道。

“不會吧,你才開始寫歌,根本就來不及。”鄧麗君說道。

“誰說來不及?錄歌這個星期做完,再用一個星期灌唱片連帶做宣傳。”王梓鈞說。

鄧麗君擔憂道:“但是現在外麵的傳言……”

王梓鈞笑著說:“我著急著發唱片,就是因為這個。在香港,我始終不如本地人,就連金庸、倪匡,也隻能站在中間立場,罵罵《言報》而已。我想要在這場罵戰中取勝,就隻能劍走偏鋒了。”

鄧麗君聽得半懂不懂,也不好意思再問,隻把目光投向王梓鈞所寫的新歌。

“粵語歌?”鄧麗君驚訝道。

王梓鈞道:“是啊,那天在飛機上,管先生不是說現在香港樂壇很亂嗎?那就由我來幫忙梳理一下。”

“聽粵語歌的都是底層市民和本地土著,這些人舍得花錢買唱片的很少啊,他們都是聽電台的。”鄧麗君擔憂道。

王梓鈞搖頭道:“無論是英文歌還是國語歌,這些人雖然舍得花錢,但基數始終不如底層的粵語聽眾。粵語歌迷不是舍不得花錢,而是沒有幾張值得他們花掉自己血汗錢的唱片。而且一種音樂的流行,或是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下裏巴人也可以變成陽春白雪的。”

“叮鈴鈴……”

王梓鈞接起電話,是香港偉青出版社打來的:“王先生,《搜神記》昨晚已經排版完畢,現在已經在印刷了。”